无尽的永恒什么用( 捷克国宝级作家用半世纪写成的杰作,一本能够推迟死亡的书 )

无尽的永恒什么用
《过于喧嚣的孤独》:请小心孤独,它会中毒 来自上官文露读书会 00:00 20:21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文:钰迪丨主播: 钰迪

立夏
谁说人比人气死人,如果你现在过得不幸福,很艰难,请你一定要学会对比,从对比中获得幸福起来的勇气。请一定要翻开《过于喧嚣的孤独》这本书。它不仅可以治愈,可以给你力量,甚至还可以推迟人的死亡。

如果你天天疲于奔命,每天带着破碎的心上班,晚上又把更加七零八落的心拼凑起来回家,还要装着充实而坚强的推开门,读它;如果你那么努力那么拼命爬升多年的高度都不及别人一顿饭可以跃升的地位,读它;如果你每天无所事事,活得像反复结冰又不断融化的白开水,爱恨在其中早已失了知觉,丢了模样,读它。如果你每天活得意气风发,干劲十足,却总觉得人生少的那一角怎么都补不齐,更要读它。

这本书不煽情、不炫技,是一本可以一直读到老的,慢慢来的书。它比米兰·昆德拉更让你读懂布拉格,比卡夫卡更接近中欧文明,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远离琐碎,靠近天命。它唯一在做也能做的就是给你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丢弃一切焦虑、不安、痛苦,同样,你也可以获取一切你想要的美好、喜悦和豁然。

无论你的生命是虚掩的还是敞开的,它会给你一道恰到好处的光。

“我为写这本书而活着,并为写它而推迟了死亡。”这是作者赫拉巴尔写在卷首的第一句话。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这本书的名气,但翻开那刻给我的震撼,还是把我的心又撑大了几寸。它能给我提供的空间,远大于我以为能安放的喧嚣,亦或是孤独。

  / Part 01 
「请小心孤独,它会中毒」

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生活的观念和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一个人生活,不再是一种不稳定和过渡状态,而是一种节能常态:简单自由环保。

省去了大量等待别人思想进站和停靠的时间,也无须时不时钻进别人的脑子里去揣度犹疑,从而怀疑自己。

但任何一种孤独,都需要有一个边界和对流。

完全停滞封闭的孤独是粘稠的慢性毒药,它会一点点把你的生命箍紧,任由腐烂。但有一种孤独却可以丰富到骨子里,在不同国界和文化中尽情起舞盈袖。

思想不一定非要和人交往才能流动。在书中,在运动中,在独处中,只要你有意要和宇宙连通,人,只是一个太无足轻重的中介了。

《过于喧嚣的孤独》就讲了一个35年周而复始重复相同工作的孤独老人。但他的孤独不是城市夜空里羞赧寂寥的孤星,而是大漠臂弯中成群结队的驼铃。他在被书籍亲昵包围的稠密思想中,度过了比彩虹还光芒四射的一生。

他是一个废纸处理站的工人,用笨重的压力机压碎那些堆积如山的书籍报纸。35年时间,始终是在地下度过的。

他需要接住的都是人们丢弃的“垃圾”,但是这些马上要送到压力机里粉碎的纸张,写满的画满的却是能撬动地球的伟人的思想和艺术。比如“600公斤浸透了水的伦勃朗、莫奈、塞尚,以及欧洲其他绘画巨匠的作品和他的一生”。

还有那些他一点点从废纸堆里淘的宝贝,一点点背回家,那个书已堆满成高墙的小窝棚,人进去已经很难再挺直脊梁,但精神的空间却在这小小的几平米扩容到了上下几千年。

他知道哪个包,哪个角落躺着的是谁,微笑的谁,谁又忍不住咳嗽了一声。“在我心里,有一盏永恒的小油灯,每天我把思想的油注入这盏灯,是我劳动时不由自主地从书籍中,就是我装在包里带回家的那些书籍中读到的思想。因此,我走回家去有如一座燃烧的房子,有如燃烧的马厩,生命之光从火焰中升起。”

地下室工作的阴暗、潮湿、肮脏、苦累,还有怡然自得啃食书籍的老鼠,和飞来蹦去的恼人的苍蝇,混合着尸臭及噪音,这或许是一个离人间幸福最远的角落,但是这位老人,却靠自己对知识和书籍的酷爱与神往,对艺术思想最原始朴素的挚爱和同情,牵引着自己一步步靠近想象中的太阳。

他把人们看都不看丢弃的大量珍贵书籍,一点点珍藏起来,读那些生动的思想和美丽的词句,像品尝烈酒那样贪婪又小心,像咀嚼糖果一样贪心又用心。

他的双手布满脓疮,冰冷又肮脏,但是他的内心是如此澄澈通透,那是一颗随时可以和宇宙之魂对话的心灵。那是我们这些在地面上向阳生长的人,无法企及的另一种光明和温暖。

有些孤独,是封闭,是阻隔和世界真正的交流,这样的孤独是危险的;而有的孤独是连接,它只是跨过了人这个庸俗的媒介而已,他和更广袤的宇宙连通,自如的对流与释放。

此时的他,或许不再是他,只是一个上帝借由在人间表达思想和泼墨挥笔的通道。

下水道和书,是别人的地狱,却是他的天堂。他的孤独是一种穷尽所有、大音希声的丰富。

“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个人而已,独自生活在自己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

  / Part 02
「孤独源于对比,我的梦想,请脚下留情」

35年的打包工,一直生活在人们的脚下。不只是眼角下,更是腿脚下。

走在路面上的人,可能经常做噩梦,因为我们总想往上爬,所以害怕会被踢下来;但是被我们踩在脚下,生活在臭气熏天的下水道中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在最底层,所以他们不怕,因此他们把用尽生命全部力量的一击都用到了精神世界,因此他们精神的追求可以触摸到喷薄而出的朝阳的眉眼。他们其实一直在做着美梦。

用打包工的视角来反衬人类文明的伟大和人类的狂妄自大,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切口。

布拉格的污水、鼠疫、避孕套汇集在这个狭小拥挤的空间,和那些璀璨伟大的精神遗产挤在一起,反倒显得更加颐指气使。一个是污水沟,一条是银河系,看似天上地下,毫无交集,但是在污水糟粕强大的洪流中,人类的文明甚至没有任何细水长流的机会。

但在这个孤独又恢弘的地下室,打包工为所有的精神流放者提供了短暂又永恒的滋养与庇护。他生硬地为自己的思想和人类的灵魂腾挪出一片圣灵之地。

在这里他认识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叔本华,梵高、莫奈……无限接近着加缪,无限比邻着老子。

《道德经》说:“众人熙熙,我独泊兮。”

孤独在于对比,它让我衣衫褴褛也依然敢于正视前方。只不过,到底人是应该向着本源前行,还是向着未来后退?

有时候,向前走的路,得回头看看。

“人最终留下的不过是够做一盒火柴的那点儿磷和充其量也只够造一枚成年人可以用来上吊的蚂蟥钉的那点铁。”

35年的故事里,他不仅讲自己,还穿插进了那些和他擦身而过又珍藏至深的爱情亲情。特别是舅舅的死亡。这是35年他和“废纸堆”对话中最指向灵魂的一个拷问:生命的意义在于前行还是裹腹?至死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他们都是一起经历了一个时代,并最终和旧时代一起被滚滚前进车轮抛弃的人。舅舅把开了一辈子的火车头挪进后院,建了一个小铁轨,每天逗逗自己也哄哄邻居,最后孤独的死去。

“依我看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向前迈进之后又都向后回归,恰似铁匠的风箱。”

眼见精神时代的远去,地下室会成为我们最后的墓穴吗?那轰轰作响的压力粉碎机也许是个不错的归宿。

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中老去,身体和灵魂感受到这一切,我还有勇气继续活着,没有疯狂,并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更广袤无垠,威力无边的世界。

他把康德《天国论》中那种深邃的寂静和响亮的交谈,用上百张浸透了梵高复制品《向日葵》的画作包裹起来,每个包的四周都闪着金黄和橘红的光彩。他希望拿这些去对抗死亡带来的恐惧和安静,用这些缓解一下压力机中死耗子和腐烂纸团的那种浩浩荡荡的臭气。

可是在死亡到来的时候,什么艺术、什么文明,都不能让我活命,脆弱的内心防线被尘世的喧嚣碾压成碎片后,我还剩下多少执着可以和地下室的老鼠周旋,和废纸堆上的歌德聊天,还可以剩下多少时间可以无惧无畏、行板如歌。

他把自己的整个一生打包进一个小小的包裹。似乎生死之命,比身旁的小耗子还儿戏。它们始终在书籍的一侧,只是在人类星空旁忘我的拾荒,喂养皮囊。而人总是要追求更高一些的精神诱饵,只有这样,有限的生命才不那么匆忙。

但是书籍最终成了读书人的催命官,丧钟响起,孤独炸响,他还是选择了死在记忆里,死在书里,死在中欧文明最盛极一时的掌声里。也好过和喧嚣聒噪的活人在一起抢着那点可怜的权势荣光。

  / Part 03
「孤独源于自恋,请知足,不要夸大悲伤」

孤独,源于自恋。其实你没有那么悲伤。

读完书,很多人说,这样的孤独和丰富我理解不了,我的喧嚣也依然无解和寂寞。

所有简单而直接的孤独,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依然抵挡不住。所以我在开始就说,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给你一个空间。任何负面的情绪都需要一个空间,让它先流动起来,被看见,被接纳,然后才能转化,继而被消解。

其实,这个世界上真正能让你痛苦的事情并没有多少,有时候绝望只是一种你太过自恋的情绪,并不是事实。

只有理解他人,才可能理解自己。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就是爱和同情。如果没有这些作为人生信仰的根基,那么绝望和痛苦总会如影随形。

赫拉巴尔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立刻放弃了世俗认定的成功,没有按照原来的路走下去。他只想真正参与到生活中,当一个最普通的劳动者。他说:“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观察人们的生活,参与到无论哪样的生活,不惜任何代价。”

为了写好这本能书,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去做各种工作体验真实的生活,他做火车调度员、保险代理员、推销员、钢铁工人,废纸回收站的打包工,直到50岁,他的第一部作品才得以出版。

有些孤独,大到一个血脉喷涌的时代,有的孤独,也可以小到一个冰冷无情的机器。

正因为如此丰富的生活阅历,激发了他文字里恣意驰骋的幻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所以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中,我们从一个打包工的身上感受到了能穿透万物的思想利刃和洞若观火的世态认知。

他天天都生活在“西西弗斯”的情绪中,地面上的包运来的越多,地下室的废纸就越满。但是他始终是渗透在书的肉体里,感知一切的声响和悲欢。他的工作虽然是“毁灭”,但恰于此,他的思想和行为一直在救赎和成全。

所以当女教师带孩子来参观废纸处理,孩子们学着大人野蛮的样子,飞扬跋扈地撕烂书封和卷轴,不顾那些负隅顽强的“大部头”如何可怜地抵抗,孩子们像揪下活的生禽身上的内脏一样残忍,有说有笑地体验毁书不倦,最终还热的脱下了毛衣。

打包工感觉内心涌出从未有过的强烈的悲哀。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一股强大到无法直视的力量。是对人类最本质的爱与同情泯灭的愕然与呐喊。

在这个新时代,年轻人活得好不自在,自动化马上就要代替人来行使更多违逆天意的行为。而我还抱着仅有能力抢救回来的几本书,酝酿悲哀。这不是我的悲哀,是时代的悲哀。我的悲哀可以被传送带粉碎,让我和书长眠,精神不朽。但是时代的悲哀,会让更多的地面的阳光变成地下的阴霾。

我以为自己站在熠熠生辉的文明里放歌,其实是在时代的垃圾堆上悲鸣。

虽然睁眼,我还是和小耗子、苍蝇、以及浸透水渍,即将压烂的书在一起,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我发光。

“天道不仁慈,但也许有什么比天道更为可贵,那就是爱和同情。”

读完这本书,我们是暖的。好像大地变得透明了,我们不再一味高昂着头走路,我们俯下身子,看到了那些平时出现频次最高,也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生活缝隙里的人。

作者始终怀着对人间最诚挚的爱和同情,绵延而出所有的温柔与热烈。

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浪漫,比加缪更乐观,比老子更积极。他在生活中摸爬滚打,蹭满了各种味道并生成多种思想,随便歪斜一下,那些想法就会像阳光下的跳跳糖一样蹦出来,弹落在地面,争先恐后地碰撞出清澈好听的声响。

“我们有如橄榄,唯有被粉碎时,才能释放出我们的精华。”

作者的孤独是向死而生的,是大开大合的,历经千帆,才会收窄并精准自己发力的方向。这种不着痕迹的透彻,让打包工在一个光源缺失的地下,聆听到了先哲们此起彼伏的欢呼,感受到了文明从文字中汩汩流出的无穷无尽。这种强烈到难以负荷的共鸣,让打包工带着九死不悔的执着和投入,把自己的身体也打包起来,缓缓又坚毅地向传送带的尽头滑去。

这是他向自己生命和人类文明致敬与告别的最伟大的方式。

从未觉得孤独,也从未有一刻被陪伴。看着心爱的人死去,听着陌生人的咒骂。而在世界的另一端,那些故去的先人,却伸开最慷慨的双臂接纳了被现实文明遗弃的老人。一个孤独的世界关闭,另一个丰富的世界开启。

每段开头的那句“三十五年来”,像极了马尔克斯的“多年以后”,是一种宿命,又是一首长诗,处处都是画面,面面都有生灵。

耶稣在登山,而老子早就站在了山顶。“无为而无不为”,这是赫拉巴尔从虚无的顶峰上给我们投射的生命真谛。

孤独是镜像,唯爱和同情是实体,方可永生。

【本期话题】:你如何看待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了解更多详情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聆听上官文露解读更多精彩名著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跳转哦~)


本文作者及主播简介
钰迪:国家级资深电视主持人,一级播音员,高级工程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本科,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专业研究生。曾在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连载24节气文章。

音频制作:上官文露声音工作室—昊泽 

[ 往期精彩回顾 ]
(点击图片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阅读是我们离美最近的时刻 上官文露读书会 上官文露用最短的时间,为你解读经典文学名著。 518篇原创内容 –> 公众号

本期插图

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授权请后台输入「转载」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分享到朋友圈」+点亮「在看」
偷偷告诉你 设置星标  获得福利的机会更大哦

无尽的永恒什么用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