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文学】何皓/重温入党誓词 传承长征精神

天水文学 │155期写作 ? 创造?交流?享美好人生
天水文学 ┃ 让文学走出天水
重温入党誓词 传承长征精神
——主题党日活动有感
何皓
7月20日,我单位再次组织一线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铭记长征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也比较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了一些长征的故事,思考良久,感慨颇多。腊子口战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打的?战斗经过怎样?腊子口战役对长征的意义如何?腊子口战役国民党守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精神的历史评价如何?腊子口战役胜利的历史经验回顾?腊子口战役胜利对我们今天的人们有什么启示?
一、长征中的腊子口战役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撤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经过著名的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等一系列战斗,1935年6月21日,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四川懋公两河口。但是,中央红军并没有停留,继续北上。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爬雪山、过草地后,到藏族村寨“俄界”(藏语意为八个山峰)。9月12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并通过“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部队开始改编,决定继续北上。
1935年9月16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顺利到达腊子口。
一、腊子口战役战前的形势分析
腊子口在甘肃南部迭部县东北,是迭部通往汉族地区的门户和重要交通孔道。腊子口系藏语之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实如其名,腊子口周围群山耸列,峡口如刀劈斧削,腊子口河从峡口奔涌而出,两崖林密道隘,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甘肃国民党守军鲁大昌部沿朱李沟口、腊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带分点布设了数道防线。尤以腊子口为其防守重点,在桥头和两侧山腰均构筑了碉堡,并在山坡上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敌人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
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杨土司本人对红军有好感,暗中开仓放粮,偷偷送红军快速通过。他的部队受蒋介石的领导,也接受了“堵截”红军北上的任务。不久,因“堵截”不力,被鲁大昌假借“通匪”之名杀害——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后面有从四川一路追杀跟来的四川军阀刘文辉的川边军。红军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四面合围的危险。
毛主席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的通道。并给红一军团3天时间,必须攻克腊子口。
二、腊子口战役的战斗经过
1935年9月16日,毛泽东率一军团来到腊子口外。在离腊子口不远的朵里寺,向林彪、聂荣臻、罗瑞卿、刘亚楼等人部署腊子口战斗。
聂荣臻和林彪从朵里寺毛泽东的住处出来,天正在下着毛毛细雨,前面高峻的腊子山正锁在云雾里。白龙江的支流石沙河从栈道底下奔腾而过。一尺多宽的小小栈道,被荒草和枝条掩着。他们顺着这条小径一直前进到二师师部,与左权一起实地勘察了地形,对二师师长陈光和政治委员肖华布置了攻打腊子口的任务。
腊子口,可谓险峻至极。小小的口子,不过30米宽,两面都是绝壁,形成一个长达百米的甬道。湍急的腊子河从这道缝隙里奔流而下——置身其中,我随手捡起一块不太大,但很重,大约5公斤左右的当地石头投向腊子河,不足2秒即被河水冲走——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成了两山间唯一的连接点。桥头筑有坚固的石块砌成的碉堡和射击孔,桥西是纵深阵地,桥东山坡上筑满了三角形碉堡。腊子口后面设有仓库,屯积着大批粮食,敌人做了长期死守的准备。桥头守军两个营,整个腊子山梯次配备了一个旅。在岷州城内,还驻扎着甘肃军阀鲁大昌另4个团的主力部队,随时可以增援。
为了打通红军北上的道路,担任先头部队的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决定集中兵力夺取腊子口,由二营(营长张仁初)担任突击营,任务是从正面进攻,猛攻隘口,夺取木桥。
16日下午4:00,战斗打响以后,二营六连担任突击队。但因为地势险要,强攻数次(准确地说是6次)都未奏效。这时,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地派人到军团指挥所,问六连突击队的位置,有什么困难,要不要增援。聂荣臻听着山口子上传来的手榴弹的爆炸声,派人了解战斗进展情况,知道仗打得很艰苦。六连已伤亡多人。
战后,人们发现:由于口子太窄,敌人用手榴弹控制了木桥前面那段隘路,50米的路面上铺了一层手榴弹破片和没有拉弦的手榴弹,有的地方已经堆了起来。
午夜2:00钟,林彪、聂荣臻令六连撤下来休息,重新组织进攻。
他们来到四团指挥所——一个距离敌碉堡不足200米的小树林,那里不时有敌人子弹飞来,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刘发英就是在这里负重伤后牺牲的——组织指战员共同想办法,经讨论决定:仍以六连正面“佯攻”,吸引住敌人;以一、二连从腊子口的右侧,攀登陡峭的崖壁,摸到敌人背后去进行突袭。
究竟怎样攀登这样笔立陡峭的崖壁呢在战士“诸葛亮会”上,有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红军长征至贵州,遵义会议前后从贵州入伍的——年仅17岁的苗族小战士,毛遂自荐,自告奋勇。他用一个带铁钩的长竿子,钩住岩缝,像猴子那样攀上险峻高耸的绝壁,然后从上面放下绳索——大家把绑腿结成绳子——迂回部队两个连便顺着这条绳索一个一个地都攀上去了。可惜这个苗族小战士只留下了外号,没有留下姓名。
这时,林彪、聂荣臻、左权就站在相距不足200米远的栈道旁边的树林里,敌人的子弹不时飞进树林。
主攻的六连重新调整部署,组织敢死队,隐蔽地接近到桥的这一端。一个战士抓着桥下横木过桥时掉迸了激流,把敌人惊动了,敌人向桥下猛烈射击,从而也就吸引了敌人的火力,连长胡炳云乘机带着人冲上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腊子口背后的半山腰升起一颗表示迂回成功的白色信号弹。白色信号弹刚从高空闪烁着徐徐下降,红色信号弹接着钻进苍穹。
放信号的是四团通信股长潘峰,他只顾高兴忽略了上前一步便是悬崖,就这样从悬崖上滚落下来,多亏一条小路把他挡住了,才没掉进激流。他从昏迷中醒过来时,天已拂晓,发现敌人正向后溃退。他成了腊子口胜利的目击者。
腊子口的顶峰披上霞辉时,六连敢死队与四团团长黄开湘率领的迂回部队胜利会师。敌人逃跑时在树林里放起了大火,一时间火乘风势,烈焰腾空,噼噼啪啪之声遍山崩响。勇士们在忽闪忽闪的火焰中冲过去,长追不舍,一鼓作气。
聂荣臻来到腊子口桥头,面对半尺深的手榴弹破片层,伫立良久,慨然长叹。他想:关非不险,路非不难,倘使我们的部队有一营之众纵深防守,纵有10万之师又焉能扣关而入是我们的部队太勇猛、太机智了!
后来杨成武回忆说:没见伤亡数字。据我估计,最多几十人。因为战斗规模不大,且采取了佯攻和偷袭方式,敌军一触即溃。
1935年9月17日上午7:00,甘肃省军阀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部全面溃败,腊子口战役结束。
三、腊子口战役的胜利对于红军长征的重大意义
腊子口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
1935年9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先头部队到达甘肃省岷县以南的哈达铺。红军各部先后在哈达铺一带休整。
21日,中共中央进驻哈达铺。红军战士吃饱以后,毛泽东告诉叶剑英:“物质食粮解决了,我还需要精神食粮。”
22日,侦察连在哈达铺邮政所找到了一张国民党的报纸《大公报》,上面有关于刘志丹、徐海东两股红军在陕北的消息。叶剑英找到当时任白区工作部副部长的贾拓夫同志,他是陕北人,证明了消息的可靠性。于是,叶剑英赶紧向毛泽东做了汇报。
是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宣布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并宣布陕甘支队下属3个纵队。第一纵队林彪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委;第二纵队彭雪枫为司令员,李富春为政委;第三纵队叶剑英为司令员,邓发为政委。
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腊子口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企图阻止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此役也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红军在哈达铺休整了5天,红军无论从人员还是体力,从物质还是精神都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因此,哈达铺又被称为红军长征中的“加油站”,意义非常。
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通渭榜罗镇召开会议,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1935年9月29日挺进通渭县城,在县城休整3天。
毛泽东同志著名的诗篇《七律·长征》就是在离开哈达铺后,翻过终年积雪的岷山——是我国著名的两大水系: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最高处海拔2980米——时酝酿在心的诗篇。
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通渭县面对这些长途征战,历经颠沛后,将要踏上开往陕北苏区最后征程的忠诚的红军战士们,毛泽东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他讲话时诗兴大发,即朗诵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遥远腾细浪,乌蒙磅硝走泥丸。/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金沙浪”后来作者改其为“金沙水”)
四、国民党守军腊子口战役失败的直接原因分析
说实话,国民党军甘肃军阀鲁大昌部,并不是某些人简单地“一言以蔽之”——土匪武装,没有任何战斗力——那么简单。
大家不要忘了,蒋介石一直以来也同样称我们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红军为“红匪”、“共匪”——也就是被他称做“土匪武装”的红军战士,轻松战胜了他的黄埔军校生组成的4次数倍于红军,且装备精良的“围剿”大军,让他寝食不安。
鲁大昌是一个怎样的军人呢?看看他的经历就知道了。
鲁大昌(1889年-1962年),字嵩龄,临夏县黄泥湾乡鲁家村人。自幼丧母,由其舅母代为抚养。至七八岁,送到城内姬家巷祖父家中,同其叔父(继祖母所生)在李光斌私塾读书。不数年,叔侄不和,祖母偏袒亲子,鲁大昌提出“他念书我不念书”,祖父为避免生气,允其所愿,辍学经商,从此他摆摊、当货郎、当脚夫,但均无所成。
光绪末年逃至循化,由其族兄鲁大元介绍,入循化参将罗开福部当兵,清宣统二年(1911年)在陕西攻打乾州时,作战勇敢,得罗开福喜爱,提为贴身护兵。
民国四年(1915年)罗开福辞职返乡,鲁大昌随罗到湖南,经罗介绍入湖北督军王占元部任连长。
1921年回甘肃,在宋有才部任哨官兼帮带,1922年升任步兵一团三营营长,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团长。
1926年春,直系陇东镇守使张兆钾与陇南镇守使孔繁锦攻击西北军防守的定西,进攻失利,向驻守临洮的宋有才求援,宋举棋不定。
鲁大昌自告奋勇愿打头阵,带两连兵士昼夜兼程到达关山(今兰州七道梁一带),正遇西北军,他率先横冲乱杀,将西北军击退,占领狗娃山山顶。初九日拂晓西北军集结1营兵力发动进攻,鲁大昌惯打白刃相接的交手战,与西北军展开肉搏,并用“牦牛阵”数次击退西北军。
此次战役后,西北军把他视为劲敌,多次在其战报上出现鲁大昌的名字,张兆钾部也把他捧为英雄,鲁大昌名声大振。后调驻陕西安康。被李宗仁部击败缴械,奔走京、津、沪、汉等地,通过何成浚推荐,蒋介石任命“甘肃讨逆军”第二路司令,经过四川万县时晋谒吴佩孚,又得到“甘肃自治军”总司令的虚衔。遂在川、陕、甘边境,招兵买马,联合临潭、岷县两地警察,赶走两县县长,劫夺两县的烟亩款5.6万元(白洋),先后收抚整编洮、岷、陇、漳等县股匪。其后又缴获天水的郭安学部步枪200多支、迫击炮数门、机关枪几挺及弹药、骡马等,同时又收缴雷中田部分武装,实力大增。
1930年起,占据岷县、临潭、漳县、陇西、洮沙、临洮、渭源、武都、西固(今舟曲)、文县、武山、西和、礼县、甘谷14县,形成割据之势。
1931年国民党军政部给鲁大昌新编十四师番号。
1935年9月初,鲁大昌奉令在岷县腊子口堵截北上红军,经过一昼夜激战,被红军击溃。后升任新编第二军军长,十四师师长由王治歧接任,时隔不久,鲁大昌又任第八战区东路总指挥,失去实际军权。在兰州修建公寓,以”高级将领”身份出没于高级军政官员中,作囤积居奇的生意。1946年在省政府当选为国大代表。1949年解放时逃居岷县,被人民解放军捕获管押。在兰州监狱劳改期间,因病保外就医,1962年10月1日在兰州病逝。
可见,他出身卑微,生活经历丰富,能屈能伸,有丰富的生存经验;作战勇敢,身先士卒,熟悉当地,号召力强,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红军在哈达铺只停留了5天,即刻北上,既有战略转移的目的,也有保存实力,避免与之交战的意思。
显然,鲁大昌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匪武装。
国民党鲁大昌部一个师4个团据险死守,为什么没有守住?轻敌是主要原因,他没有料到红军攻破腊子口的决心竟然如此坚决。
国民党军鲁大昌部有三个根本没想到:
1)根本没想到我神勇无比的红军战士会从天而降;
2)根本没想到他的防线很快就被我神勇无比的红军战士所突破;
3)根本没想到红军突破腊子口后当地老百姓会把他们当做亲人对待,红军如鱼得水。
五、长征精神的历史高度——“三个罕见”
后来,人们总结长征精神时概括: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腊子口战役后。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进入西北苏区。
11月6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经乔庄到达象鼻子湾村,与徐海东、刘志丹、程子华领导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徐海东向毛泽东汇报了陕北的革命形势及劳山战役、榆林桥战役的情况。
当天下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象鼻子湾举行了盛大的会师大会,在纷飞的大雪中,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
他说:“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走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从来未有过的真正的长征。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些,但是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都是经过严峻锻炼与考验的。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
在总结长征时他说:“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最后,毛泽东说:“今后,我们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要做团结的模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会师后,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下辖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和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险的远征!
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
许多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同志,回过头来回忆腊子口战役后的到达哈达铺时的情景,不无感慨地说:“……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途中难得的‘加油站’”。
二、腊子口战役胜利的历史经验回顾
回顾长征中的著名战役腊子口战役,探讨红军胜利的原因,我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感受:
1、信念坚定。党中央命令红一军团3天时间,拿下腊子口。红一军团坚决服从中央的命令,毫不犹豫地贯彻执行。这是长征途中一贯地“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很好佐证。不论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河战役,还是飞夺泸定桥战役、抢渡大渡河战役等,我们都能体会到“长征精神”的炽热和惊心动魄。可以说,红军战士信念坚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度信任党的指挥,坚决服从党的领导,自觉主动向党中央看齐,是腊子口战役胜利的前提。
2、敢于牺牲。经过前6次的“敢死队”突击失败,前线指挥员改变指挥战略,一方面正面继续“佯攻”,迫使敌军确信红军依然强攻。担任“佯攻”的红军依然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如何让敌人把“佯攻”也看作是“真攻”呢?我想:至少负责“佯攻”的战士要有“真攻”的劲头和势头。否则,敌人轻易不会相信的。另一方面负责迂回的战士哪怕有人从山顶失脚不幸坠下山崖,也义无反顾。迂回的战士贵在“奇袭”,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果让对方早早看出来战略意图,将功亏一篑。也就是说,负责迂回和负责“佯攻”的都要协调一致,极力隐蔽共同的作战意图,用小的牺牲来换大的胜利。腊子口战役的胜利,就是这种以小的牺牲来换大的胜利的典范之作。
3、靠前指挥。经过前6次的“敢死队”突击失败,前线指挥员改变指挥战略,靠前指挥,及时了解战场第一手资料。腊子口战役当晚午夜2:00钟,林彪、聂荣臻令六连撤下来休息,重新组织进攻。他们来到四团指挥所——一个距离敌碉堡不足200米的小树林,那里不时有敌人子弹飞来,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刘发英就是在这里负重伤后牺牲的——组织指战员共同想办法,经讨论决定:仍以六连正面“佯攻”,吸引住敌人;以一、二连从腊子口的右侧,攀登陡峭的崖壁,摸到敌人背后的山顶去进行突袭。可见,指挥员和战士之间是没有距离的。这就让每一个红军战士时刻感受到:党中央和我们在一起!也让指挥员真实了解和掌握战役的实际进展,可以避免瞎指挥。这也是腊子口战役胜利的基本保障。
4、人才济济。红军战士中之所以人才济济,卧虎藏龙,关键是有一个战士“自告奋勇”、脱颖而出的组织氛围。“战士诸葛亮会”上,汇集大家的智慧,也给了让小战士“云贵川”发言的机会、展示能力的机会、请求立功的机会,当然也是牺牲的机会。年仅17岁的苗族小战士“云贵川”终于不负众望,战功赫赫,永垂青史。历史不容许假设。假如17岁的苗族小战士“云贵川”没有机会发言,没有人容许他毛遂自荐,“自告奋勇”,结果会怎样呢?不能想,也不敢想。不知是红军成就了战功赫赫的苗族小战士“云贵川”?还是苗族小战士“云贵川”挽救了整个红军?亦或是腊子口成就了苗族红军小战士“云贵川”?但是有一点人们记得: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环境因素是人才成长的关键。没有了环境,再好的人才也会“江郎才尽”。红军队伍给了每个人战士才华的舞台,也给了每个红军战士实现自我的机会。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总是春。由此可见,红军队伍里人才济济!这也是红军历经磨难,打不垮、剿不灭、围不死、堵不住的重要原因。
5、相信群众。年仅17岁的“云贵川”,自告奋勇,当众说出来自己的设想,可谓“自信满满”。也得到了战场指挥员的充分肯定,并坚信在他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将两个连的战士投入到侧面山顶,居高临下,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于是乎大家集体解绑腿、系绳子,由团政委王开湘带领1、2两个连,紧跟“云贵川”一路攀爬到半山腰,迂回至国民党守军头顶。若按一般的论资排辈理论:1)论军龄。“云贵川”,参军不到半年;2)论年龄。年龄仅有17岁,大部分人都比他大;3)论地位。非官非长,也并不是哪一级别,完完全全是“草民”一个,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都不占优势。可是党组织觉得他的想法很有道理,也有可行性,于是大家都听他的,积极配合。最终取得了腊子口战役的胜利。相信群众是腊子口战役胜利的关键,也是根本。
三、腊子口战役胜利给我们今天的启示
83年前的腊子口战役,硝烟已经散尽,枪声早已经停止。但是,置身腊子口,依然让人心潮澎湃。今天,面对深化改革的困难和挑战,回顾腊子口战役的胜利经验,至少给我们五点启示:
第一,怎样坚持党的领导?
2018年7月3日至4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突出政治功能,要始终坚持党的根本领导这一原则不动摇,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理论全面武装党组织,凝聚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
怎样坚持党的领导呢?首先,要相信和依靠党。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纭多变的背景下,我们要一心一意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反华势力和国内仇共势力并没有偃旗息鼓,他们在利用各种借口和机会进行捣乱和破坏。我们的党员和人民群众,要有明辨是非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站稳脚跟,保持政治定力,不为敌人所利用。其次,坚定“四个自信”。2016年10月27日,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坚持“四个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才能决定方向问题,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才能不丢我们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要树立“主人翁意识”。主人翁精神,又叫主人翁意识,它是指一个人在基本符合某一个岗位任职资格的前提下,进入到该岗位中,按照该岗位的要求,履行和完成岗位所赋予的全部工作,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有一本书,书名是:《优秀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由樊唐荣编著。让我们每个人更加认识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忠诚于企业的重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爱岗敬业,时刻以热情、主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一个“个人岗位”上的“企业家”。这不仅能使公司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更能展现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做一个具有主人翁意识的优秀员工,促进企业和个人共同成长!一流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员工,具有主人翁意识的优秀员工,将造就企业永恒的辉煌!我们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企业”的一名员工,我每个人的成就共同造就了今天的辉煌,也让国际反华势力和国内的仇共势力所不安。我们要用新的主人翁精神,用崭新的姿态,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坚强的斗争意志,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具体的说,要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时代特征,要熟悉网络,信任网络、组织网络、利用网络,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完成网络时代的组织建设。面对面,键对键。务实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才能让广大党员不掉队,让人民群众满意。不能谈网色变,排斥新生事物。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坚持党的领导是解决改革和发展难题的法宝。
第二,怎样才能领导群众?
毛泽东同志说:“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强调干部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性。
干部如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之策、如何按照党的意志组织、如何有效地依靠人民群众,把党的决策部署,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要让每一个基层干部自己先吃透党中央的精神,也要给人民群众说明白,更要有组织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贻误党的事业。
每一个干部要全面深刻认识和把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的方方面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每一个干部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第三,怎样把群众变成人民?
记得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时,群众自发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主席高呼“人民万岁”!
众所周知,中南海党中央所在地门口照壁上,赫然写着“为人民服务”。我想:什么是人民?谁算人民?
最近看到一本新书《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很热销,五位学者秉承了中式民本主义而非西式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不断告诫说:一旦脱离了人民,中国共产党将成为泥足巨人。我热烈地支持这个观点。只有去动员和组织群众,党才成为党而非脆弱的行政机器。群众组织起来了,才成为人民。有了人民,才有人民的权力和权利。有了人民的权力和权利,党的肌体才能不腐败,党才能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照看好百姓的利益而非仅仅少数人的现代化。
“群众组织起来了,才成为人民。”否则,只能算是一盘散沙。显然,人民是有组织的群众。“中国人民”是指“中国共产党组织起来的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奋斗的群众。”从这个意义上看,干部脱离群众,是十分危险的。一旦干部脱离了群众,他就不是带领群众形成人民的因素,也就没有了人民的力量。改革与发展就是干部自己的事了,与群众没有关系,人民群众成了旁观者、受害者。这是十分可怕的。
我们党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真切地体会群众的思想、生活、工作实际,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决策,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会义无反顾,群众的智慧才能和党的意志协调统一,群众才会变成人民。
第四,怎样让群众人尽其才?
人尽其才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每个人都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所有才华与能力。出自《淮南子·兵略训》。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唐纪·贞观治道》又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在一个团队中,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个个都有自己的短处。在工作中如何能让每一个人发挥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形成“人尽其才”的制度氛围,这是一个团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关键所在。要做到人尽其才,要注意三个环节。即:
1)发现人才。组织者先要有发现人才的本事,能看到员工的长处,才会储备人才;
2)储备人才。组织者发现了人才,如果不珍惜,不储备,人才也会“跳槽”。因此储备人才,让他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比发现人才还重要;
3)相信人才。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员工认为,被人信任是一种责任。既然你发现他(她)是人才,就要给她足够的信任,让他在“被信任”的氛围中,“人尽其才”,发挥足够的力量。
有人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任何事业都是由人干出来的。
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千千万万个英雄人物的“人尽其才”,乃至流血牺牲。
第五,怎样做到让群众相信?
前面已经说到相信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这里我们谈谈怎样才能做到让人民群众相信?简单地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能做到让人民群众相信。
1930年,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撰写《调查工作》(后来修改题目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一个我们党十分重要的工作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31年4月,毛泽东同志另一篇文章《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将这个思想进一步发展,提出:不做出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特别强调:“现在我们中央搞的文件,如果没有具体措施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有正确的措施,就要做调查研究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
如何调查?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中国是一个农村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不要只听下级念稿子汇报,专挑好看的、专听好听的、专顾好过的。着重要看看不好看的、听听不好听的、特别照顾一下不好过的。譬如:“精准扶贫”,党中央计划本世界末,基本消除贫困。于是,各种脱贫数字就开始不断翻新,搞数字脱贫,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究其原因,县长不住县上,住省城;乡长不住乡上,住县城;村长(村支书)不住村上,住乡上……
长此以往,我们的干部怎么和群众打成一片,怎能让人民群众相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总的是战斗堡垒,它的政治功能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的根基,政治功能是其整体功能中最关键、最本质的部分。组织力是基层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反映其引领协调、整合力量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也体现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强弱。”当前,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更加有力地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是形势之需、执政之需,刻不容缓。
基于此,让我们再次为长征中牺牲的红军先烈致敬!让我们永远传承红军的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在新时代走好我们深化改革的长征路!
(2018年7月26日)
何皓,男,汉族,1968年8月16日生,甘肃甘谷人,中共党员,研究生,一级警督。家庭出身:农民。长期从事特殊人群教育工作。
何皓/农情浓忆(读王启珍散文《年关迫近,进山换松子》有感)
何皓/浓浓的亲情 —读王元心的诗歌《妻子病了》
何皓/雨眠诗歌《高石崖(二)》欣赏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