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并施

“威”是会意字,从“戌”从“女”。本义:婆婆对儿媳施刑。引申义:威风、尊严等。
《说文》:“姑也。从女从戌。引伸为有威可畏。”意思是:威,就是婆婆的威严之义;引申为因为有威严而可怕。
甲骨文字形为“戈”+“人”+“女”,表示一人持戈对女人施刑;金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戈”、“人”合并写作“戌(刑具的象形)”,即“戌”+“女”,表示对女人施刑,有的金文字形直接写成“戌”+“女”;小篆、隶书、楷书字形沿用金文字形。
《左传》:“有威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威”是威力之义。
《明史》:“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威”是威严之义。
《辛亥革命·立宪纪闻》:“且言立宪国之君主,虽权利略有限制,而威荣则有增无减等语。”“威”是尊严之义。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威”通“畏”,是畏惧之义。
《管子·牧民》:“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威”是刑罚之义。
《南疆逸史》:“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威”是古代军事编制单位之义。
《战国策·齐策一》:“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威”是震慑之义。
“恩威并施”,意思是恩惠和威严并用,是古代君王、将帅统御谋略之一。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是恩威并施策略的典范。
公元223年,益州雍闿趁刘备夷陵战败之际,举兵号召南中四郡反叛蜀汉。孟获是当时南中少数民族首领,深为当地土著和汉人所拥戴。被雍闿收至麾下,当地土著都相信孟获,一起加入叛军。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参军马谡向诸葛亮建议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当年5月渡泸水,初战生擒孟获。为了让孟获口服心服,诸葛亮故意排兵布阵摆给孟获看,孟获不以为然,说初次与你打交道不明虚实,像这样的用兵我肯定能取胜!于是诸葛亮释放孟获,孟获又领兵来战,又战败被俘。就这样抓住放了,放了再抓住连续七次,诸葛亮仍然放他走。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口服心服,孟获对诸葛亮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诸葛亮把南中各地的首领召集起来,宣布南中各地继续由他们管辖,蜀军不设官,不留兵,并将随军的衣物、粮草赠送给了当地官兵,以补偿连年战争给百姓造成的损失,得到了南中军民的拥护,此后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常用词语:威慑、威势、威望、权威、示威、威胁、威信、狐假虎威、虎虎生威、威风凛凛、耀武扬威、作威作福、威武不屈等等。
请欣赏书法作品:
作品释文:
兵散弓残挫虎威,
单枪匹马突重围。
英雄去尽羞容在,
看却江东不得归。
唐汪遵诗 乌江一首 庚子仲秋之月 曹善华书于天津(印)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