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即将消失的村庄(文/张爱梅)

郁氏文化点击关注,查看其他文章即将消失的村庄
文/张爱梅
在广袤无垠的原野上,大大小小的村落数以万计。
每一个村庄的兴起和建立需要数代人的努力,子子孙孙为建设自己的家园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而苦心经营。历经多代努力,由一两户人家发展到多户人家,代代相传,繁衍不息,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以至于发展成乡镇、城市。
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村落是祖祖辈辈的聚合地,是寄于村民温暖的安乐窝。小村扎根在此,不曾远离,她见证了村民由小到大的成长历程。朝送村民远去,暮迎村民归来。村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村里人的悲欢离合,记录着村户各家的发展史。
数百年来,村民过着日落而息、日升而作的平淡生活。
清晨,“吱呀”一声,大门开了,看家狗第一个冲出家门,瞅瞅门外,又回来围着主人撒欢,哼哼唧唧地叫着,尾巴翘得老高。大公鸡早就从树上飞下来,在院子里觅食。主人撒一把粮食,鸡们你争我抢,快速吞咽,匆忙间又啄啄旁边鸡身上的毛,吓得那只鸡跳着躲开,又低头啄食……
一大早,各家各户合奏一首悦耳动听的晨曲:炊烟升起,女主人在厨房忙碌着做饭,男主人骑着自行车赶集,购买一家人的生活用品,孩子们拿出书本,坐在院子里大声朗读课文。
夕阳下,村民回家,饭菜的香味从一家家厨房飘到胡同,熏染街口。人们习惯于端着饭菜聚在饭场,边吃边聊,尝尝你家的菜,品品他家的馍。饭后,大伙仍在闲聊,直到饭碗干了,家里人喊着要刷碗,才算罢休。此刻,吃饱了的牛羊和鸡仔早已静下来,小黄狗卧在家门口假寐。
村民团结,民风纯正。婚丧嫁娶,哪家有事,村民们都来帮忙,按民俗规矩,把事情办得圆圆满满。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村外,一个刚建好的小型公园便利了村民,大人小孩没事都来公园玩:中老年人在跑道上散步,青年在篮球场打球,孩子们踩着滑板车绕弯……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城市扩建,村子在规划之内,村子即将消失,重新打造。虽然在拆迁过程中,因赔款问题而产生纠纷,后经过多次协商,一家家村民虽有不舍却也响应政府号召,逐渐搬离,居住过的平房、楼房统统推倒,砖头瓦片散落满地。搬迁之后,小村合并入大村,大村向乡镇靠拢,向县、市扩建区域靠拢,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少村庄整体拆迁后,原地变成高楼大厦、宽阔街道、社区和公园。村民史无前例的住进了小区。入住小区后,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人文素质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也有很多难于解决的事宜。农具、粮食和杂七杂八的物件,无处存放。政府也为大家想办法妥善解决。
早从小村走出去的人们,如果归来寻找老家,左顾右盼寻找离开时家乡的模样,却也找不到。向人打听,人们会慷慨地告诉他,那村已搬迁;问及某人,他们也会告诉,某某现住xx大道x x小区。
愿景虽然美好,毕竟故土难离,面对搬迁之举,村民心中五味杂陈,大家都明白会搬进高楼,却对故土恋恋不舍,舍不得精心打造的家园,离不开住惯的村庄,割不断浓浓的乡情:一条坑凹不平的小士路,一棵虬枝挺拔的千年古树,一眼经年累月的老井,一座不知起于哪个年代的碾盘或一处鬼话连篇的小庙宇,都会引起人的追忆,逝水年华,魂牵梦绕。过往岁月都成了乡村历史陈迹,成了一份乡愁,一份眷念。
每座城市周边,都会有几个这样的村庄。将来的地图上不再有它们的名字。相信村民们不会忘记曾经居住的村庄,曾有的温馨家园。
如果你在远方,请在开发前回家看一眼,看看生你养你的村庄,记住村子的原貌,见证这里的发展历程。相信家乡的未来越来越美丽。
作 者
静听花解语
本名:张爱梅一个喜欢在自然中听雨吻风,在文字中修田种树,在四季花海寻觅生命之美的人。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郁金波郁宁生
《郁氏文化》投稿须知和赞赏分配
?投稿作品要求为原创首发,体裁内容不限,300字以上;
?投稿者提供100字以内个人简介、近照一张和联系方式;
?作品推出后,赞赏的60%归属作者,赞赏分成按季发放。
?投稿邮箱:yzf1940@163.com
?投稿微信:13681060655(郁先生)15710169010(范先生)
?原创作品,转载须提前在平台备案.
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微刊平台
版设:匪石 责编:张爱梅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