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正确的废话能少说就少说

教育也要少说正确的废话
很多事看上去无是无非,做一些无是无非的事,保险,也无是无非。社会上是这样,教育也如此。有一次,我与一位名医院的名院长聊天,他直率地告诉我,现在医院的门诊,医生门诊,至少有70%是做的无效的诊断与治疗。怎么说?我进一步询问,院长接着说,医生开药方,对患者说,这些药你吃吃看,一星期后没有效果,再来复诊换药。确实如此,门诊看病,医生正是这样对我们吩咐的。医生这样做,有问题?看我有疑惑,院长进一步解释道:一般到门诊来看病的,都是小毛病,不吃药,一周也能自愈了,一周还没有治愈,说明这个药是无效的,再来复诊,再来换药,说明这个医生本身也没真正诊断出什么毛病,也没能对症下药。
这样的医生是庸医。他开出的药方是“正确的”无效药,吃不好也吃不死,可吃可不吃。一个患者遇到庸医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庸医与良医相差十万八千里。最近我与几位朋友相聚,其中一位朋友腰有毛病,看了许多地方、用了许多治疗手段、吃了许多药,没有好转,遇到一位良医,让他躺下,一阵推拿揉捏,配了几副药,没几天时间,全治愈了。这位良医,其实,只是对症下手、对症用药,并没有其他特异功能与灵丹妙药。说明了什么?
学校与医院、教育与医生,有某种相同之处。医院有庸医、学校有庸师,这点是一样的。院长自黑,说医院有70%的庸医,这所医院还是当地一流的医院,其他医院又如何呢?学校的庸师不至于怎么多,但是也要看到数量也不少。假如一个学生遇到了一个庸师,受损害的是一个学生;假如一个班级的学生遇到了一个庸师,受损害的是一个班级;换言之,假如整个学校遇到一个庸校长,受损害的则将是整个学校的师生。庸师、庸校长的标志是什么?——经常说正确的废话,与庸医经常给患者开出正确的废药,同工异曲。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学校是培育生命成长的地方,都要实在,都要讲究效率,不能懈怠,不能误事,不能滥竽充数,不能得过且过。医生给病人开一周的药,小病吃与不吃,一周之后,都是一个样。大病,再来,假如是急症、重症,如何拖得起?学校也一样,孩子都是正在茁壮成长的幼苗,对他们的悉心关照,来不得半点马虎,整天在学校里、课堂上,做点隔靴搔痒、可做可不做的事,说点不着边际、正确的废话,不是懈怠生命、愚弄生命吗?说得严重点是谋财害命。
说正确的废话,是社会病。社会上说说,你说、他说,不痛不痒,说了好交差,不说不好交差,也就罢了。学校里,怎么能这样做呢?德智体美,任何方面都不能说“正确的废话”。德育育心,春风雨露,润物无声,尽说些“正确的废话”,不给孩子真心、真情,能培育出真性情的人来吗?智育,说正确的废话,不教真知识,不做真学问、不讲规律,尽是不痛不痒,尽在皮毛层面折腾,孩子智力、智能会有效开发吗?体育也是,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技能层面,面对孩子,说正确的废话,不做实事,不在实处用力,孩子们能有一个强健的、野蛮的体魄吗?美育更是如此,老师最讲究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孩子方能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学校是神圣的地方、更是圣洁的地方,要说正确的真话、有用的话、能动心、动情的话,不光是说,还要相应地做,是实现。

如今学校流行说“正确的废话”,教师大会上,校长经常给老师说“正确的废话”。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少说,人人都能说的话,少说。今天说,明天说,翻来覆去就是这几句话,鹦鹉学舌,机械地照搬,浅层次理解。老师呢?也学会了,教研活动上也会说一些正确的废话,只能讲道理,不能摆事实,说空话,说套话,只能依样画葫芦,只能照搬书本上的一套,不管是不是符合实际,能不能落实。甚至,请来课改、教改专家讲课,很多说的也是正确的废话。退一步说,校长、教师之间说一些正确的废话,也能理解。可是切不能对学生说正确的废话。假如这样,学校还能称之为学校吗?课堂还能称之为课堂吗?
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校长?什么是好老师?我以为,首先,学校是一个不说正确的废话的地方,校长与老师是一些不说废话的人。这所学校无论底蕴有多深,品牌多硬。只要这所学校的校长,老师热衷于说正确的废话,就不是一所真正的好学校,学生日常受到的教育就一定不是好教育、真正的教育。学校里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俯拾皆是。比如,要考试了,就是“励志”教育,生动点呢,换换形式呢,老生常谈,请人来说的就是这几句话。这些道理谁不懂啊,学生上去说得还更好。又如,每周的升起仪式、班会课上,也都是如此,尽是说些正确的废话,久而久之,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说白了这是学校中的官僚气息。对比,我们都要警醒。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所真正的改变。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