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作家】王良炬|?|观乐求学路

请点击”相如作家”,免费订阅!
编者按:”对于强者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诚然如此,如果我们的人生没有经历过苦难,就算不上是完美的人生,这正如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天空一样,就始终难以见到彩虹。真正完美的人生,只有去深切体验过苦难,直面苦难,才能拥有战胜苦难和摆脱苦难的决心与意志。我们每个人都有把握自己命运的权利,然而命运的改变却在于我们所做的正确决定,取决于我们所追寻的梦想,并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去作出不懈的努力和付出。王良炬的《观乐求学路》,再现了当年莘莘学子的艰辛求学之路,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在那个年代,就连老鼠到了我们家转一圈后,都会含着眼泪而悲伤地离开。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王良炬,在很小的时候内心深处就非常渴望成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跳出”农门”。”苦心人终不负”,通过四年初中的苦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初步梦想。此文是励志好文,让大家读后感同身受,值得回味与分享!
观乐求学路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闭塞的地方,是一个两乡交界之地。这样的地方,对它本身所在的乡镇,向心力不强。容易受到邻近乡镇的吸引,日常生活会融入到邻近的乡镇。 我小的时候,可能是这种融入最强的时候。我们村小毕业的尖子生,大多跑到邻近的观乐去读初中。我小学毕业后,也跟着他们去了观乐就读。观乐小学座落在一个长长的山坡上,解放前那里是一座寺庙,当地的人称它叫“高殿”,现在”高殿”就成了我们学校通俗的地名。观乐小学是完小,既有小学,又有初中,比我们村小大得多!村小在镇溪河边东南桥头的一块平地上,而观乐小学在山坡上,它的校门口离操场不远有一棵高大茂盛的黄桷树,它好像成了学校的吉祥物。
从初一到初二,我们一直都在”走读”。上学的那些日子,早晨从家里出发,中午在学校蒸饭吃,下午放学回家。到了初三,学习一下子就紧张了,我们远的同学只好住校,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我们家离学校约有10里来地。往返就有20多里,苦也苦,累也累,但这苦和累还并没到那种”不能克服,让人屈服,改变志向”的地步。我去观乐读书不久,祖母就去世了。祖母埋在了院子门口的小河对面下二坝院子背后的山坡上。祖母”上山”的那天下午,天空阴沉沉的,我放学回到家,蹲在院子门口竹林边的坝子边上,望着对面埋着祖母的竹木茂密的山坡,想到从今以后再也见不到祖母,我泪眼模糊。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悄悄来到我的身边,问我:”怎么了?”我连忙撒了个谎掩饰道:”我蒸饭的饭盒弄丢了!”
去观乐读书,祖母是很反对的!父亲原来有三兄弟,祖父在我父亲几岁时就去世了。后来,一个叔子在有一年的夏天涨大水时,在附近的小河沟里淹死了。祖母一个人将我大爹和父亲拉扯大,眼看快要松口气了,父亲俩弟兄要建新房,两人去木桥沟深山沟里砍树时,大爹却又出事,一个夜里被在炕的木料滚下来轧死了。现在祖母走了,自然少了份关心和疼爱,年幼的心里因失去至爱亲人,第一次产生了深深的空虚和落寞。祖母的反对是因为担心,而她的担心并非多余。在家与学校之间来来回回的路上,大小共有三条河,如果把走不同路的桥一并算起来,共有5座。其中,有4座是涉水的桥,桥面离水面很近,夏天涨水时桥面就会被水淹没,要在水中摸索着过河。简单说来,夏天涨水时,我们读书一天要涉水过两座桥,早晚来去就是4次。
我读初中时,并不会游泳。没有发生危险,完全是运气,是上天保佑,也许是祖母在保佑。有2座桥都比较小比较低,桥面平时离水面很低,一涨水很快就淹没了,淹很深,在小腿以上。有一座桥一头的桥面还坏了,只有几块石头间隔卧在河边,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但那时却没去深想细思其中的道理!
我们去上学的路,大体上有三种:田坎路,山路和河边路。山中间的路因为有草就好走一些,河边路是沙地也好走一些,田坎路则特别泥泞难行。田坎路要占总路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路窄,还坎坷不平。很多同学在早晨上学时,过了观音桥场口不远,还绕道去走好一点的公路边,从学校正门对面小山上的小公路到校,我却喜欢下公路,走学校侧面的田坎路到学校。这段田坎路有一公里左右,上上下下,曲曲弯弯,虽然下雨天十分难走,但因为眼看就要到学校了,大家走起来却特别有劲,络绎不绝地行进在这段泥泞的路上,如同西藏各地的群众不辞辛劳去布达拉宫朝拜一样。这种精神状态一直深藏在我的内心深处。
我们这去上学的往返路,是有它的亮点,是一段隽永的时光,无怨无悔!那一段镇溪河,是从我小学的校门口流到观乐下面的。因为在观乐(观音桥)修建了拦河坝,河面变宽了,水也温柔了,像镜子似的,绿水倒映着河边的庄稼竹木。从短短的一段到长长的一段,还有两个学校中间的曲曲折折,这好像是我由小学到初中视野开阔的形象写照。在两年的走读中,记得有次放学后,见过河里船上鱼鹰下水捕鱼的场面,也许现在很难见到了! 求学的路上,有一件有趣却又迷惑的事。在离观音桥最近的一条小河流进大河的入口处,层层梯田由路边一直到小河边。紧邻路边的一块水田中间,有一个”小岛”,一直矗立在田中间,夏天上面长满青草。干吗不把它挖了,让它消失,这样田也好犁,也好栽秧打谷子?但人们为什么却不动它,让它一直在那里碍手碍脚?有人告诉过我,不是不想动它,而是不敢动它!若是动了它,这一片田就会全干涸了!我似懂非懂,至今也没有真正明白人们不动它的真正原因,只是觉得它挺神秘的!就在离这个神秘的田中”小岛”不远的地方,小河对面是几座并不高的大山。大山中间,是一大片平整的土地。这片土地却一户人家也没有。几座大山上,几乎没有树子和竹子,生长的都是些青草、灌木。我们读书,就是由山脚走山边,从山中间穿过。那时,山中间土里,种的是麦子、红苕、玉米、高粱。
小时候,生产队交公粮,不是挑上山交到本乡的粮站,而是就近交到邻乡的观音桥粮站,大人们对我读书的这条去观音桥的路就十分熟悉。人们传说,以前这里桥对着的两座山上,住着两户人家,平时素不往来。一个夏夜里,星光熠熠,有一家人就首先打破沉寂,热情向对面人家发出邀请: “你过来玩嘛!” “不了!” “怎么不呢?” “我怕!” “你怕什么呢?“ “怕你床头的’革、革、革’(锯子。以其锯木的声音代指其本身)!” 原来,这怕锯子的是个鬼!后来,人们就说,鬼怕锯子!小时侯,父亲就在久病的祖母床头放了一把锯子驱邪。我们读书的时候,山里还是非常的空旷冷清。只有山口还住着一户人家。 十多年前,这片山里的冷清就不复存在了。内宜高速公路从板桥方向飞奔而来,穿过这片空旷寂静的山地,跨过前面的镇溪河,又向宜宾飞奔而去。几年前,我再到观音桥时,观音桥到这片山的村道已经修好,水泥公路过小河通到山里。我儿时求学的路,还有我的故乡,不知不觉变了;又似乎还是没变,还是以前原始的模样,有些落后的模样,山坡上依然碧草青青。
在离这几座大山不远的地方,在我求学路上,有一个地方叫”小桥子“,小河沟上面至今还有坚实的石桥。小桥子离我家就不远了。在小桥子那面的山坡上,有一个竹林环绕的秀美小村子。村子里,都是我们一个家族的。其中,有一个人叫王洪全,是我的一个幺爷爷,一个退伍军人。退伍回家后,他并没有在生产队里干活,而是被安排到了我家后面山上乡林场,去当一名”林场工人”。林场的条件十分艰苦恶劣,但他硬是一年年地在陡峭的山坡上种下了一行行的果树。王洪全幺爷爷那时去林场上班正好与我上学的方向相反!现在,他已老了,林场也早已解散,但他在我上学路上的意义,却越来越回味悠长! 这条求学之路,让我用4年时间(3年初中毕业,再复读1年)走出了家乡的闭塞、狭獈、蒙昧的开始,却又让我像一只断线的风筝,在天空中摇摇晃晃。
很多人小时候都立了大志,要改造社会,改变世界。他们走得很快,走得很远,有的却忘了最初的路,来时的路。我也一直不明白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要实现什么目标,后来也从未去好好想过这条求学之路,还有我的家乡。尽管它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一路风景,可是我却义无反顾地挣脱了它的”引力”,四处漂流,寻找”诗和远方”。更没有去想像一下它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模样?它最美丽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像一个美丽的新娘,妩媚动人,明眸善睐?更没有为它做点什么的冲动与行动!”别走得太快,请等一等灵魂。”我仿佛听到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与儿时与故乡已渐行渐远!
现在不时会想到王洪全幺爷爷。我离开家乡太久,太远;而他退伍后却一直留在家乡,亲吻着这片土地。家乡至今还是一张素净的纸,在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描绘!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第一次到邻乡求学的路上,看到在那片山中已栽满果树,并开满了鲜花;林间有座美丽的小屋,美丽的小路与高速公路穿越其间,车辆来来往往。鸟儿在林间鸣叫,鱼儿在水里悠然地游来游去……
【作者简介】
王良炬,四川富顺人,博学多识,现在北京打工。自贡市作协会员,有上百篇文章发表于《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巜四川农村日报》《自贡日报》《富顺报》等媒体上。
【相如作家】编委总编:成金洺主 编:苏 伟审 定:唐健雄顾 问:唐健英编 委:成祖耀 董志平 王亚林 李良飞 铁 裕 彭 鹏 任文虎 闫哲生 王良炬投稿须知:内容主要是散文、诗歌、小说等,只限原创,字数必须在300字以上,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投稿微信:cjm15928659844
敬请关注《相如作家》公众号
“赞赏,是作者创作的动力”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