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修生:梨园世家话春秋

梨园世家话春秋 文/余修生大余营村,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地方。大余营村,是一个具有浓厚地方戏曲的村庄。说起来家乡的地方戏曲,总会让人禁不住哼上一段。我相信每一个河南人,或多或少的能唱几句河南豫剧,河南曲剧的地方戏,似乎不是什么难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大余营有一个活力四射的曲艺团队,曾经活跃在方圆数百里的舞台上。他们一个个活力四射矫健的身影,一个个唱念做打精彩的表演。恰到好处的舞台艺术形式,戏比天大的梨园世家情结。这些特殊时代印记,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刻在了父老乡亲的心灵深处。大余营的人们,不会忘记,曾经给人们带来喜悦和欢笑,给人们带来释怀和舞台上高台劝化的苦心。大余营左邻右舍方圆数百里的乡亲们,谁又能忘记,一代地方戏曲表演艺术家余田夫大师,那逼真的表演风格和诙谐风趣的艺术人生呢?在大余营里,一提起大余营戏班子,可以说无人不知童叟皆知;在方圆数里,一提起大余营余田夫,更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镇平县大余营村,有热爱戏曲的父老乡亲作为依托,也就养育了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和表演艺术家们。这里的地方戏曲主要有“河南豫剧、河南曲剧、大调曲子、越调、四平调、黄梅戏、评剧……”总体来讲,地方戏曲在河南南阳一带,之所以盛行而有巨大的市场,还是人们普片接受以河南豫剧、河南曲剧为主的脍炙人口的戏曲演唱,和印在人们心上的表演艺术形式。在大余营飞速发展的历史上,戏曲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可追溯至最早时期的说书献艺的地方风味,曾经给人们带来欢乐,在轻松一笑中,解除了郁闷烦恼,笑一笑,十年少。满怀心事而来,开心大笑而去。据说人们的笑,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也可以治疗郁郁寡欢的不良心绪。地方茶馆是人们的聚集地。那里有小戏小调,说书的卖唱的,斗鹌鹑的,说鼓喽词的。后来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文艺说唱队,自编自演符合农村生活,贴近民俗特点的”找戏”,即折子戏,语言生动,出丑搞笑,风趣幽默,让人捧腹大笑,忘记了烦恼。地方戏曲,涵盖了地方特点,融合了高雅文艺和民间粗口,相得益彰,雅俗共赏,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为了传承地方文艺戏曲,发扬地方民俗艺术的实际特点,需要勤学苦练,唱念做打,需要真功夫。还有音乐伴奏,节奏的掌握和节拍的控制,都有很高的艺术要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追求舞台艺术的道路上,余田夫老先生,是大余营乃至镇平县曲艺界,在组建戏班子轰轰烈烈唱大戏里堪称鼻祖。他带领一家人,开创了祖辈们对戏曲艺术追求的历史先河,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别出心裁;也可以说此举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大余营里走出来的地地道道的农民艺术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他的辛勤付出,在他的精心关怀下,培养了余氏家族人老三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表演,乃至后人从事戏曲艺术的研究和创新,为地方戏曲传承和弘扬,做出了巨大贡献,保持了艺人对艺术的炙热追求,树立了独到的表演艺术风格,被尊称为“梨园世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不惜汗水,练成了真功夫。不管是夏练三伏,还是冬练三九。他们咬牙坚持,他们砥砺前行。为了弘扬民族艺术,传承戏曲文明发展。在戏曲文艺文化复兴的道路上,他率先垂范不辞辛劳,带领全家老老少少发展了梨园弟子,积极投身于戏曲艺术表演,奉献于民族文艺戏曲的宏伟事业中。这一伟大的创举和革新,改变了人们过去对于戏子的看法。新的时期,新的观念;新的时代,新的思路。剧情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爱憎分明,现代人唱现代戏,新时代,树立新风尚。高雅大气的艺术,教育众人;接地气的戏曲,激励人鞭策人。高台劝化,开阔人们的视野和思想。思路决定一切。态度决定未来。一家人,可以组织一个戏班子,并且可以开唱本唱大戏。这在大余营的发展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戏班子唱大戏是系统工作。从拉大弦、打鼓锣、吹笙、吹唢呐、弹琴、吹笛子,包括跑龙套拉大幕在内,都是居家老小忙里忙外。特别是演出前的化妆,都是余田夫先生一点一点教大家学习的,把特点要点,和盘托出的教给大家。开正本戏登台亮相化妆是第一项,非常关键。是留给广大观众的第一印象。所画出的脸谱必须神似,也就是说入木三分必须像。这是震撼观众吸引观众的第一步。尽管是戏曲是一种表演形式,是假的。也要符合人们欣赏水平,以及嫉恶如仇爱蹭分明的特点。例如唱古装戏,当朝奸臣,就要画成大白脸。常言说:白脸奸臣。扮相表演起来让人们咬牙切齿,恨的牙根直痒痒。说明从扮相到表演,神态、动作、眼神、表情、手势,配合到位,效果就达到了。据说戏班子里有一位外号叫“蛤蟆”的,扮演《穆桂英挂帅》中“王强”一角,一个亮相,一副嘴脸,奸臣扮相,让人气愤。随着伴奏节拍,只见他挤眉弄眼,耸着肩膀唱起来:“威风凛凛出府门,我去校场选能人。老夫心中暗盘算,元帅要选儿王伦。我的儿若能掌帅印,万朝文武谁不尊。我有权先参包文正,再杀天官老寇准。文武大权我执掌,独霸朝纲第一人。下马站在校场等,但等着万岁爷御驾来临……扮相逼真,举手投足,不由得让人从心底里生恨。以至于派饭到百姓人家,都不愿意管他的饭。管事的哈哈一笑解释说:“那是舞台上唱戏,现实中他是个好人!”扮相表演一代皇帝,那就要五官端正,成熟稳健,体现出九五之尊龙颜之威。余田夫先生学啥像啥,扮演的皇帝四平八稳,勤朝政安天下,万民称颂。体现出仁爱施政关心黎民疾苦,铲除奸佞,万世太平。总之,戏曲角色的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在大余营戏班子的培育和影响下,他们样样精通,无所不会,无所不通。据大余营缘善孝慈善公益群的秘书长,也是新时代德艺双馨戏曲艺术,第二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传人余家元先生,介绍说:当初的戏班子非常俭朴,费尽心血,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因为没有资金,都是花小钱办大事,能克服的克服,能解决的自己解决。当时没有化妆师,都是自己根据想象画出来的。唱戏的戏装,也没有,都是自己撕点布,一针一线琢磨着制作的。包括舞台的设计,招牌的策划,都是冥思苦想出来的。人是有悟性的,在困难不低头,积极想办法,方法总比困难多。后来使用的大弦、小皮鼓、唢呐口哨、笙,古筝等乐器,都是召集一家人研制开发出来的。以至于现在第三代戏曲艺术传人们,以此制作为专利,开启音乐乐器专卖店,生意兴隆,红红火火。说起来五大行当来,大余营第二代表演艺术家传人余家元兴奋的介绍说:如果不是家庭的熏陶和影响,我们这一大家,不可能走上戏曲研究和表演之路。虽然辛苦,但是很快乐!虽然付出劳累,但是我们收获了人生的宝典!我们非常的感恩老人家,当初对戏曲传人严厉的教导,以及老人家执意之念和无悔的选择。戏曲角色的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缺一不可。在戏曲里,非常讲究。生行当上简称“生”,有可以分为须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须生大多指带着胡须的人,红生多为红脸,小生多数指演出中带来雉翎的武将,纱帽子的官生,扇子生,穷酸秀才生,武生以武打为主,穿着厚底靴叫长靠武生,穿着薄地靴的叫短打武生。旦行以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以女角为主。青衣以唱为主,大多扮演贤妻良母型 的角色。花旦也叫花衫,以服装华艳为特色,扮演尊贵的夫人之类;武旦刀马旦大多数是扮演武功见长的女性。净角为花脸。如大将、绿林好汉,山大王之类,末角大多是开戏引导的作用。丑角则是丑行勾脸,与我们熟悉的“三花脸”面谱有区别。一般能说会跳,活泼伶俐,在舞台上“很招笑”非常活跃。在老一代表演艺术家的影响下,曾经办理了学习班,把四面八方对戏曲艺术有爱好的有志青年,召集起来,集中培训学习,形成了大余营戏曲班年轻人员强大的阵容。余田夫先生作为戏主,多才多艺,自编自演,自编自导,从说戏开始,情节设计,包袱铺设,悬念恒生,勾人心悬。唱词对接,场场精彩。一家人老中青有益结合的戏班子,在镇平县辖区内实属罕见,在大余营村确是首例。对于这些扮相掌握了以后,对于戏曲表演艺术形式上,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书写至此,作者非常遗憾:未能在大余营的戏班子里,以展“小生”之相,穿着戏装扮个“角儿”来满足此生心愿。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看起来,人啊,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是没有止境的。“三人行,必有吾师。”跟着老师学习文化知识,跟着领导学习企业管理,跟着艺人学习民族艺术,跟着戏曲第二代传人家元六哥,学习生活乐趣和戏比天大的人生风采。大余营人杰地灵,风水宝地;大余营人才辈出,欣欣向荣。大余营梨园世家,源自于大余营余氏家族,始祖余弘道三子得潭之后裔。归属恒芳之门,实乃幸福之家,贤孝文明传承,厚道仁义之家风。子嗣兴旺之运数,知书达理之才俊。热情奔放之胸襟,热爱文艺之青年。造就了赫赫有名的一代戏曲大师,德高望重声名远扬的艺术魅力。新一代德艺双馨地方戏曲艺术第一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余田夫,杨香梅;戏装自妆,代表曲目《卷席筒 》等新时代德艺双馨地方戏曲艺术第二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传人余修朝,苏春兰;制作乐器,代表曲目《呼延庆打擂》等余修旺,李书文;经商服务,代表曲目《 拉荆笆》等余家元,贺小慧;电声唢呐,代表曲目《 地方剧种》等余丽萍,王清正;经商琴行,代表曲目《 杨门女将 》等余石头,王 三;编钟乐队,代表曲目《 地方剧种 》等余石一,商 瑞;经商服务,代表曲目《 地方剧种 》等新世纪德艺双馨地方戏曲艺术第三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传人余守国,王红霞;经商服务,代表曲目《刘备哭灵 》等余平安,张 云;婚庆公司,代表曲目《 地方剧种 》等余大江,杨 冰;文化传媒,代表曲目《 文策礼仪 》等梨园世家河南大江南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传人大余营余氏家族,成为梨园世家的优秀的文艺传人。随着文艺复兴的伟大号召,新时代德艺双馨戏曲艺术第二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传人余家元先生,辛勤培养的第三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传人余大江先生,倾情策划,精心打造,倾情组建的一支集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企业形象策划,企业营销策划、影视制作、开业庆典策划、礼仪庆典服务、会议会展服务、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摄影摄像服务、婚庆设备租赁、舞台美术设计服务、灯光音响设备销售、演出经纪、殡葬礼仪服务等。涉猎范围广泛,服务周到暖心。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艺,第三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传人余大江先生,不辞劳苦,精心研究,用心探索。不惜投入资金武装自己,丰富自己的阅历。曾经去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上海、东北、郑州、安徽、南阳、漯河等地巡回演出,深入探讨学习深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曾经主持过高端大气的会议喜宴,策划过古典高雅的艺术现场,组织节目精彩纷呈,阵容庞大震撼全城!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古新人胜旧人。梨园世家河南大江南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传人余大江先生,对现场的氛围控制和节目的完美策划,以及现场的互动和幽默环节,表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们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在展现手法和策划形式上,有独到的艺术见解。特别是殡葬礼仪,气势恢宏,令人振奋。为了表示对逝者的敬仰,对生者的安慰,河南大江南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第三代戏曲艺术家传人的余大江先生,从精彩的策划,从缅怀的角度,尊重家族的意愿,真情流露,倾情演出,将呈现给大家的一台优质的空前的缅怀仪式和规模盛大的悼念晚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余营曲剧团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大余营的戏曲梨园,逐渐被新的模式所演变。大余营戏班子逐步影响极大,波及方圆数百里。大余营戏曲团,高台劝化化解矛盾陶冶情操,净化社会风气,优化人类灵魂。地方戏曲艺术,这道文明遐迩的文化大餐,洗涤着人们的思想和思维,丰富着人们的理想和智慧。那些精彩的瞬间,将永远留在老百姓的心坎上。大余营梨园世家人们都喜欢,看不够,听不够,笑不停,逗的开心,弘扬了戏曲艺术,服务大众的思想代代相传。唱戏如做人,德艺自双修。我们有理由相信:大余营有了新一代德艺双馨戏曲艺术第一代表演艺术家的精心教导,应运而生的新时代德艺双馨戏曲艺术第二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传人的辛勤付出,以及新世纪德艺双馨戏曲艺术第三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传人的不懈努力和与时俱进,戏曲艺术和文明传承一定会发扬光大!在地方戏曲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推出戏曲新秀,讴歌喜闻乐见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新风貌。在戏曲舞台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扬新时代里新的艺术新的贡献。时代在飞跃,艺术得传承。戏曲事业兴,梨园世家旺。在戏比天大的艺术范畴里,弘扬戏曲艺术,发扬梨园精神。经过一代人,孜孜以求的爱戏如命的敬业精神;通过第二代传人,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第三代传人,坚定不移的传承戏曲文艺发扬传统戏曲的理念,把戏曲艺术当做毕生的事业来做。这些决策的实施,使得文艺事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成为南阳大地上最亮的星系。为家乡父老争光!为戏曲艺术献身!在地方戏曲的舞台上,梨园世家已成为老百姓心目中,一颗耀眼而璀璨的明珠。他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戏曲表演艺术家们的挚爱和无悔的风采,全力以赴将爱心之光勇敢点燃,倾情为广大父老乡亲们效力献艺。完
附图一大余营新世纪德艺双馨戏曲艺术第二、三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传人代表人物余家元先生余大江先生获得优秀主持人证书:
附图二梨园世家河南大江南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余大江先生曾经布置花艺现场和主持的大型节目晚会:
个人简介:余修生,男,70后,汉族,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大余营人。曾致力于写作二十余年,以散文、诗词,中篇报道,纪实文学,家乡史记为主。始终热爱家乡,感恩父母,挖掘村史,铭记家史,砥砺前行,牢记使命。用敬畏之心,敬重语言文学,用文字诉说生活,用善心真情,描绘原本的生活。倾力挖掘民间原汁原味的素材,书写地地道道的本土文化和乡土气息,热情赞美讴歌人民发展福祉,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多篇作品发表于《作家》《当代文艺家》《花洲文学》《西南文学》《今日作家》《九州作家》《泰山青未了诗社》《涅阳文学》《青春在》《世界经典文学荟萃》《鄢陵河文学》等特刊专栏上。电子作品《岁月情深》已经完稿,编审当中。电子作品《史记–大余营失寨系列传》上部已近截稿。电子作品《史记–大余营失寨系列传》中部正进行中。作者往期文章回顾:【涅阳文学】余修生:家乡记事【涅阳文学】余修生:在收获的季节里感悟人生【涅阳文学】余修生:我的表姐,吕宗芬【涅阳文学】余修生:私家车保养记【涅阳文学】余修生:说说三五天的事儿
来稿须知:
1、此平台为县级以上纸媒、公众平台的选稿平台;2、要求作者所发文章为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文责自负;3、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4、合作自媒体平台:《镇平百事通》《镇平在线》
投稿信箱:279169517@qq.com
微信号:lanxinhui88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