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少年维特的烦恼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意思

少年维特的烦恼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少年维特之烦恼》内容概述:书中主人公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初春的一天,他高高兴兴告别家人与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目的是逃避由于自己多情而欠下的一笔永远无法偿还的感情债。这位靠父亲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对山村的生活情调和自然景色无不感到浓厚的兴趣,在他眼里,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这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烦恼。没过多久,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然而,绿蒂早已订婚,维特为摆脱绿蒂的未婚夫给他造成的痛苦与烦恼,听从朋友的劝告,下决心离开心爱的绿蒂,离开给他带来欢乐与幸福的小山村。

维特在离山村很远的地方找到一个工作——在公使馆当秘书。他尽可能使自己适应这份工作,然而官僚习气十足的上司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处处刁难他,在同事中他也寻觅不到志同道合者,这一切也使他产生许多烦恼。正当他深感百无聊赖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C伯爵的友善和信任,给维特带来一丝安慰。更使他高兴的是,他在一次散步时认识了一位在迂腐环境中仍不失其自然天性的可爱姑娘封·B小姐。他们谈得十分投机,维特爱上了她,尽管她有个不讨人喜欢的姑妈。

在经历了一次闹得满城风雨的公使馆事件后,维特深感公使馆不是自己的久留之地,于是决心离开黑暗、腐败、虚伪的官场。此后,他应一位侯爵将军之邀,去了猎庄,期间他曾想从军,但在侯爵的劝告下,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侯爵待他很好,但他在那儿始终感到不自在。维特一直怀念着绿蒂,于是又回到原先的山村。山村的景物虽然依旧,但人事全非。心爱的绿蒂早已成了阿尔伯特的妻子。而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维特自身在工作上、社会上、爱情上处处碰壁之后,也深感自己穷途末路,痛苦烦恼到极点的他,任凭感情驱使自己朝着可悲的结局一步步走去。圣诞节前的一天,他又来到心上人绿蒂的身边,作最后的诀别。此时,即将熄灭的爱情之火瞬间又放光芒,他对绿蒂朗诵奥西恩的悲歌,同时紧紧拥抱着她。两天后,他留下令人不忍卒读的遗书,午夜时分,他一边默念着“绿蒂,绿蒂!别了啊,别了”,一边拿起她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痛苦与烦恼。

延伸阅读

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维特的形象特征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是,围绕着他的社会却充满着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

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地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维特与社会的冲突,具有反封建的意义。通过维特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它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一阵维特热,而且很快就流传到欧洲各国,成为第一部发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

小说中维特的形象也有它消极的一面。他并不想进行社会改革,只要求个性的自由抒发;他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然而只停留于孤独的感伤和愤慨中,乃至最后悲观自杀。

这些都反映了狂飙突进运动本身的弱点,在当时,莱辛就曾指出维特的性格过于软弱。

《少年维特之烦恼》讲的是什么简介

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初春的一天,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他告别了家人与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

这位靠父亲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对山村的自然景色和纯朴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这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烦恼。没过多久,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他与绿蒂一起跳舞,他仿佛感到世界只有他们两个。虽然绿蒂早已定婚,但对维特非常倾心。舞会结束后,他们激动地站在窗前,绿蒂含着泪水望着维特,维特更是深入感情的漩涡中,热泪纵横地吻着她的手。从此以后,尽管日月升起又落下,维特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在他心中只有绿蒂。绿蒂的未婚夫阿尔伯特回来了,他很爱绿蒂,对维特也很好,他们常在一起谈论绿蒂。那绿色的山麓、悠然的溪水、飘浮的云再也不能使他平静了,他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夜晚,他常常梦到绿蒂坐在身旁,早上醒来,床上却只有他一个人,他只有叹息命运的不济。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他下决心离开心爱的绿蒂,离开那曾经给他带来欢乐与幸福的小山村。维特回到城市,在公使馆当了办事员。他尽可能使自己适应这份工作,然而官僚习气十足的上司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处处刁难他,他的同事们也戒备提防,唯恐别人超过自己,这一切都使他产生许多苦恼。正当他深感百无聊赖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C伯爵谦逊老实,博学多才,对维特也很友善和信任,给维特带来一丝安慰。

一天伯爵请他到家中吃饭,不料饭后来了一群贵族,他们带着高傲鄙视的神情看着维特。连和他认识的人也不敢和他说话了,伯爵前来催他赶快离开这里,不管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嘲笑的面孔,听到讥讽的话语,他一气之下终于辞了公职。他应一位侯爵将军之邀,去了猎庄,期间他曾想从军,但在侯爵的劝告下,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侯爵待他很好,但他在那儿始终感到不自在。他一直怀念着绿蒂,在心的牵引下他又回到原先的山村。山村的景物虽然依旧,但人事全非。心爱的绿蒂早已成了阿尔伯特的妻子,而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

他去拜访曾为他们作过画的两个孩子,但孩子的母亲告诉他,她的小儿子已经死了;他去访问向他讲述过内心秘密的农夫,恰好在路上遇见他,农夫说自己被解雇了,原因是他大胆地向女主人表示了爱情,她的弟弟怕他抢走了姐姐的财产而解雇了他。他不下千百次地想拥抱绿蒂,哪怕把她压在心上一次,内心的空隙也就填满了,可是见到她却不敢伸手。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花草都枯了,一片荒凉。他看到了因爱恋绿蒂而丢了工作并发疯的青年,不禁惊愕。

后来得知那位被解雇的农夫杀了人,维特很是同情,想要救他,竭尽全力为他辩护,结果遭到法官的反对。救人不成,使他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之中,他也深感自己穷途末路,痛苦烦恼到极点,任凭感情驱使自己朝着可悲的结局一步步走去。圣诞节前的一天,他又来到心上人绿蒂的身边,作最后的诀别。此时即将熄灭的爱情之火瞬间又放射出光芒,他对绿蒂朗诵奥西恩的悲歌,同时紧紧拥抱着她。

两天后,他留下令人不忍卒读的遗书,午夜时分,他一边默念着“绿蒂!绿蒂!别了啊,别了!”,一边拿起她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经典语句

1、我若不是呆子,我的生活本可以过的最好、最幸福,像我现在所处的困境,既优美又让人心悦神怡,这是不易多得的,只有我的心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

2、第一个印象我们总是愿意接受,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最荒诞不经的事你也可以使它信以为真,并且立即记得牢牢的,谁要想重新把它推翻或者抹杀掉,谁就是在自求烦恼。

3、我觉得宗教是是很多筋疲力尽者得手杖,是很多渴得奄奄一息者得琼浆玉液。

4、在这一瞬间,我的整个生命正在存在与虚无之间颤抖,往过犹如闪电,照亮了未来黑暗的深渊,我周围的一切都在沉默,世界正随我走向灭亡,在这可怕的瞬间,我为何还要羞涩?

5、天上的上帝呀!人只有在获得理智以前或者丧失理智之后才能幸运,难道这就是你安排于人的命运吗?

6、唯有在你所在之处,我才感到惬意,在你面前无论吃苦还是享受,我都心甘情愿。

7、人到底是什么?这被赞美的半神,难道在他最需要力量的时候,恰好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管他在欢乐中飞腾还是在痛苦中堕落,他都未加阻止,为什么正当他渴望消失在无穷的恒定之中的时候,却偏偏恢复了冷漠、冰冷的意识?

《少年维特的烦恼》好词好句(尽量多一些)

好词:

激情澎湃 挖空心思 泰然处之 四处乱闯 心绪不宁 毫不知晓

激浪翻滚 奔腾咆哮 须臾无常 风华正茂 坦坦荡荡 纸上谈兵

好句:

  1.人总归是人,当一个人激情澎湃,而又受到人性局限的逼迫时,他即使有那么点理性也很少能起作用或者根本不起作用。

  2.如果你问我这儿的人怎么样,那我只能说:和别处一个样。人都是一个模子里造出来的,多数人为了谋生,大部分的时光都用来干活,剩余的一点空闲时光却令他们犯愁,非要挖空心思,想办法把它打发掉,唉,人就是这样的命。

  3.人啊,自己在这里抱怨又有何用?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要改变自己,我不会再像往常一样反复咀嚼命运赐给我的点滴不幸,我要享受现在,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4.人要是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著地去追忆往昔的不幸,会更多的考虑如何对现时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的多。

  5.世界上误解和懈怠也许比奸作和恶意还要误事。

  6.亲爱的威廉,我现在的情况,那些据说被恶魔撵得四处乱闯的不幸的人大概一定都经历过。有时,我心绪不宁;这既非恐惧,亦非欲念——这是内心的莫名狂涛,它似乎要撕裂我的胸腔,扼住我的咽喉!痛苦呀,痛苦!于是我只好在这与人作对的季节里到可怕的黑夜中去游荡。

  7.拉起帷幕,到幕后去!收场拉倒!为什么还要踌躇、畏缩?是因为不了解幕后是什么情景?是因为去了便不能返回?我们精神的禀赋,便是能预感到混沌和黑暗,对此我们却毫不知晓。

  8.她的出现,她的命运,她对我的命运的关注,从我干涸的眼睛里挤出了最后几滴泪水。

  9.月亮又出来了,高悬在乌云之上,山洪映着可怖而瑰丽的反光,在我眼前激浪翻滚,奔腾咆哮;我感到一阵战栗,接着又生出一种渴望!呵,我张开双臂,面对深渊喘息着。跳下去!跳下去!我沉浸在狂喜中,要把我的痛苦和烦恼一股脑儿投进深渊!像波涛一样奔腾咆哮而去!哦!——我却不能从地上抬起脚来结束一切苦恼!

  10.他欣赏我的智力与才干,却不懂我的心,殊不知我的心是我唯一的骄傲,惟独它是一切的源泉,一切力量,一切福祉,一切不幸的源泉。唉,我能有的知识,人人都能有;而我的心则惟我独有。

  11.凡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往往又会成为他不幸的源泉。

  12.我生平最厌恶的事就是人事的倾轧,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本可以坦坦荡荡享受一切欢乐,却彼此板起面孔把人生难得的好时光都断送了。

  13.那些认为必须疏远所谓贱民以保持高贵的人,恰恰可以被斥为懦夫,因为他害怕被击倒而躲避敌人。

  14.每当她谈起自己的未婚夫时,总是那么温柔,那么亲切,我就颓唐得如一个丧失了所有荣誉与尊严的人,连手中自卫的宝剑也被夺去了。

  15.倘若你现在去世了,从这个圈子里消失了,他们会不会因为失却你而觉得内心有所缺陷,这种感觉又能保持多久?多久?——唉,人生多么须臾无常!

  16我竟到了如此的境地,对她的感情包容了一切;我竟到了如此的境地,没有她我的所有都将纸上谈兵。我已有上百次起了去搂她脖子的念头!伟大的上帝知道,一个人看到眼前有那么多心爱的东西,却不能伸手去取,他心里多么痛苦呀!伸手去拿,这原本是人类最自然。

  17.我们对尘世间的事,特别是对婚姻,都愿意它们持久不变。在后一点上,那些我们一再重复看到喜剧诱使我们产生了与世界的进程不相一致的错误念头。在喜剧里,我们看到一种婚姻成了最终的目的。它经过多幕的障碍,在最后一幕这被延误了的宿愿才得以实现。这时幕落了,而我们也得到了瞬间的满足。但在世界上却是另一种样子。幕落之后还一直演下去,若是幕再次升起,人们就不高兴看下去,不高兴听下去了。

少年维特之烦恼重点内容

主人公爱上了少女绿蒂,但绿蒂已与另一青年订婚,情感要求他爱,理智不允许他爱,在万般无奈的痛苦中,他选择了自杀之路。这部小说并非完全虚构,它凝聚着歌德的人生体验。主人公是一个出身市民阶层的青年,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周围的社会却充满等级的偏见和鄙陋习气。

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这使得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主人公为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哭泣,愤而自杀,以示抗议。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现象,并表达了觉醒的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一发表就在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流传各国,成为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当时方兴未艾的“狂飙运动”最丰硕的果实。小说体现了运动中所提倡的“返归自然”,“自然”也成了年轻的主人公检验一切的准绳,发出了对不自然的封建社会的抗议呐喊。

维特形象也有消极的一面,他不想进行改革,只求个性的自由抒发,他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然而只停留于孤独的感伤和愤慨中,乃至自杀,这些都反映了“狂飙运动”本身的弱点。

《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少年维特的烦恼》所描述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悲剧爱情故事,而是深刻地揭露了18世纪德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对德国普通阶级人民的压迫和摧残,人们的精神和思想都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苦闷的内心渴望获得解放,但是又由于自身的软弱性而普遍存在的消极、颓废情绪的生活状态。而维特就是这个时期德国的觉醒青年,他对人生和社会都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对现实的不满和憎恶让他充满了攻击性,但是斗争力量的缺乏又使他感觉力不从心,这种矛盾深深的折磨看他,让他的情绪从激愤、焦虑逐渐转变为忧郁和苦恼,直至最后感到绝望,通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与这个丑恶腐朽的社会做了彻底的决裂。他的死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他对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没有认识清楚。《维持》以一种特殊的艺术方式对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揭示,并对造成这种社会弊病的根源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是整个时代的痛苦和憧憬的缩影体现。

对于我们,绝不能单纯理解为为爱情而自杀,应该更深地挖掘其深刻的社会本质内涵。

怎样少年理解维特中维特的烦恼

腐朽没落、对人性的压抑、对自由的束缚维特是《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主人公,是德国正在觉醒的年青一代的典型形象。

他有才能、有教养,热爱人生,想摆脱冷酷的封建桎桔,力图有所作为,但对前途又感到迷茫,缺乏斗争意志和信心。

官府的腐败、贵族的偏见、小市民的平庸、周围环境的沉闷使他不能容忍,感到孤独、愁闷。

于是他想从美好的大自然、纯朴的农民、天真的儿童身上找到宽慰。

当他看到绿蒂身上有一种质朴、纯真的品质时,便倾心向往。但结果是绿蒂因无力反抗传统观念嫁给了一个贵族青年。

事业的失败,爱情的幻灭,使维特陷入绝望的深渊,最后含恨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维特的自杀是他憎恨罪恶社会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必然结局,是他对那个令人窒息的社会的无力的抗议。作品通过维特的命运,表现了个性自由与腐朽社会的尖锐冲突,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