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教师观后感( 电影《热血教师》观后感 )

热血教师观后感
这是我发起#家长成长计划#第6期的作业。后续还会有4部电影的观后感,这些电影的选择是根据《人生转轨处》的作者曾赞军老师的电影清单来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看电影,写观后感。

看到马修·派瑞这张熟悉的脸,大学时代的回忆重现。他是当时我们英语系风靡的肥皂剧Friends(老友记/六人行)的男主角之一。多少个日夜,我们宿舍的六个人,团坐在舍友小青的床上追剧,笑声一阵一阵,从破旧的老楼老窗飘荡出来,穿透十数年的光阴,来到我许久不忆往事的脑海里。
 
其实没想到马修·派瑞会出演过这样的角色,他在我心中一直是Friends里那个长不大的爱开冷玩笑的老男孩钱德勒的形象,这和他在真实世界里多才多艺又桀骜不驯的形象重合在一起,在我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也许是有这层因素,这部电影,我好几次看了一点,又关掉,看了一点又关掉。直到有一天,我决定不管怎样都要把它看完。
 
看完后,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人原有的印象、情感因素对接纳新事物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也意识到为什么我会喜欢一些形象的人,不喜欢另一些形象的人;甚至喜欢一些声音,而看似没来由地讨厌另一些声音。这种第一印象,让人沿着惯性做选择,在这些时刻理智甚至未能够浮上水面。愿我此后,常保持对自我的觉察,把旧年积习就像旧衣一样一件一件丢掉,训练自己逐渐不依赖曾经依赖的习气、惯性和思维方式。
 
派瑞在这部电影里饰演了29岁获得全美最佳教师奖的明星教师Ron Clark,23岁开始在乡村任教,5年后离开去往纽约,寻找自己的梦想。离开家乡之前,Ron跟父亲说:Dad, every year, I tell my students to go for what they want inlife. Dream big. Take risks. It’s time I started living up to my own words. (爸爸,每一年我都告诉我的学生们,去追逐他们生命中的渴望,敢于做梦、勇于冒险,现在是时候我来兑现自己的话了。)
 Go for what they want in life, dream big, take risks, live up to myown words 这几个词很触动我。这是成功者的思维:去追寻、去冒险、去实现。所以来到纽约之后,尽管生活困顿,住在破旧的旅馆里,在餐馆端盆子,Ron但依旧心怀希望,一切不过是在通往梦想的路上。
他去了几个学校,推荐自己,乡村学校优异的教学成绩,并没有让他得到工作的机会,可以理解纽约的校长最初对一个来自乡村的年轻教师的不信任。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当一个人籍籍无名时,想做点事情是很难的,伯乐毕竟是少数,被怀疑、拒绝是常态。克拉克并未因此气馁,酒馆里的工作让他能够应付生活。
这天,Ron来到一个学校,刚好遇上一位男老师摔门而出,他被孩子们气得课都没上完就要离职,Ron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他终于在这个中学得到了教职,这是贫民区一个人们一听到名字就皱眉头的学校,但他不以为意,因为终于有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基础。不好的基础可以改善,好过一无所有。
第一天上班,Ron申请去教最差的那个班。这是一个有梦想、勇于挑战自我的人做出的选择。但现实真的很骨感,这个班上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不是上天预备好来学习的,他们带着各种家庭问题、心理伤痕和对学校、社会的愤恨,和对成年人的不信任。Ron成为他们的Mr.Clark的第一天,就被这群孩子给了一个大大的下马威。没有人听他说话,全班都能摔门而出。如果是我,面对这一帮半大的人,会有很强烈的无力感。
 

好在Mr. Clark很有耐心,孩子们也在一次又一次地试探他是不是和过往的老师不一样,Mr. Clark是不是真的会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亦或这个成年人是不是很好欺负。Mr. Clark理解这些孩子内心缺乏爱,所以一开始他的规则是“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意味着有所归属,荣辱与共。给他们立一些规矩后,就会坚定的执行,排队去食堂的那一段充分展示了立规矩的过程,以及“一家人”这个概念的内化。此后,每当出现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会借机再立一个小规矩,这些规矩一点一点把一群内心荒芜、行为无序的孩子变得愿意服从。
 
孩子们曾毁掉了他布置的教室、他也曾被激怒摔门而出、备受打击,都不曾放弃,只是更加用心地去了解这些孩子、帮助这些孩子,寻求走进孩子们内心的方式。
 

Mr. Clark和孩子们一起玩花样跳绳,他从基础为零、摔得洋相百出,经过每天的训练,最后和孩子们一起玩得花样百出,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孩子们拉近了距离,也让孩子们看到训练的力量;家访的时候负责做饭,让学生能够去做作业,被不理解的家长赶出家门;为了让孩子们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喝奶喝到吐;为了让孩子们记住历史知识,他自编了rap,全班边跳边唱,连隔壁的优等班的孩子都被吸引过来;他给孩子们讲述自己跳崖的经历;他把学生的家长邀请到学校,让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重燃希望;他帮着学生隐瞒过错……他做了很多以前的老师从来不曾做过的事,他让孩子们感受到被理解、被爱护、被尊重、被寄予期望,这是世间最能唤醒人心、人性的力量。即便最愤怒的孩子,也渴望自己的某一个闪光点被Clark老师看到。
 
这样的Mr. Clark让我想起五六年级的班主任,想起初中的物理老师,想起高三的数学老师……这些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从来不是苦口婆心劝说派、一本正经的严厉派,但他们都有办法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他们,喜欢他们的课,进而喜欢上学习。还记得初中的物理老师,个子高高的,写一手好字,笑起来眼睛像两颗逗号,讲起课来清晰明了、风趣幽默,每一节物理课好似不知不觉就结束了,下课铃响了我们好像才从一场酣梦中醒来,当时我们班上哪怕学习最差的孩子,也喜欢物理课,物理成绩也能考到80多分。这些老师,虽然未及Mr. Clark的高度,但已足以让孩子们感到快乐、满足。
 
但细想这十几年的求学经历,所能遇到的好老师也就这么寥寥。每每想到这里,都为阿毛的求学生涯感到担心,他要面临的老师大多是在后来更加应试、更加古板的教育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自己尚且有许多伤痕和家庭、社会压力,能有多少人有精力去顾及孩子的精神、灵魂需求,若是性格温和一些、能多微笑一些,都实属不易的。
 
我知道这是社会合力的结果,但这个果是要大家一起承担的,是以牺牲更多的孩子的灵魂为代价的,这样果不可谓不惨烈。即便这些老师自己也倍感无奈,他们自身乃至他们的孩子也要面临这样的环境。尤记得17年夏天参加芭学园的教师培训课程,大李老师说:爱,不是无源之水,如果教师心中无爱,如何要求他们去爱孩子。所以学校管理者的要务是去滋润老师,把爱放到老师的心里,才有可能润泽到孩子。
面对合力,我确实无能为力,能做的就是做个理解、爱护、尊重孩子的妈妈,在他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分担压力,让他有空间去成长自己的个性、灵魂和能力。也和他一起成长,朝着更好的人的方向。
被Mr. Clark 呵护的这一批孩子,最终成为毕业考试中成绩最好的一个班级,但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的灵魂被点亮了,人生被改变了,从此不再自暴自弃,认为自己是垃圾,不再任由自己虚度时光。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与需要的朋友分享。)

影评系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心灵捕手》观后感

有多少人生可以重——《成长的教育》观后感

没有看懂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关于“知止之境”——电影《海上钢琴师》有感

违心高尚还是遵循内心?电影《更好的世界》观后感

【电影】《时空线索》
《时空线索》观后感(更新版)

《无姓之人》观后感

《蝴蝶效应1》观后感

若喜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若得浮生闲

热血教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