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作品:《枕 头》诵/沐兰

刘和平作品:
枕头诵/沐兰
编辑:花开半夏

青春随心,健康随枕。
拥有一个精致而舒适的枕头曾是我多年的珍望。这一珍望在我考上大学的那年终于实现了,而且还是由娘一针一线给我缝制而成。
在那之前的无数个漫长的日子里,虽然每个夜晚都有东西枕头,但真正意义上的枕头却一直无从享用过。想到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冬日里,白天穿在身上御寒的棉裤或棉袄,晚上睡觉的时候脱下来就充当了我的枕头;夏日里,能充当枕头的物件那就更多了,可以说是随手拈来,一块砖头,一扎麦秸,白天穿在脚上的一双鞋子,甚至是用于松土的铁锹等农具的木把………每到夜晚时分,村里的老少爷们都会卷着自家的铺盖,来到生产队那用作打粮的空旷的场地上纳凉,乘着明亮的月光,你放眼望去,那用作枕头的东西可以说真的做到了物尽其用。但用于学习的书本也能充当枕头,还是在念中学的时候才被发现的。原来,书本在白天可以用来研读,而在夜晚还能作为枕头使用。念中学时,我虽然不像古人那样头悬梁、锥刺股,但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必有的。每每读书至夜深,实在瞌睡得不能自制时,就把书本合上垫到颈下。人可以稍息片刻,但书本的功能得让它发挥到极致。书本被枕在脑勺下,幻想着要是能把里面的文字复印进入自己的记忆里,那该是多好呀。人要是想活得像个人样,幻想不可以有,但梦想是不可以没有的。书本枕头的日子每多一天,梦中的景象就会越来越近。终于到了那天的早上,当晨光洒满村落的时候,大学通知书邮寄到我的家中。虽然距报到的日子尚有月余时间,但俺娘就已经开始为我张罗着,准备离家上学的用品,其中就包括那一个多年来我日思夜想的枕头。那时,娘的身上,似乎有着一种神奇的变废为宝的能力,让别人看不出家里的窘境。娘去集镇上从缝纫店买回了十几块各种颜色的花布头,回来剪成了大小、长短都不十分规则的三角形和菱形状,拼成一个大的、完整的图案,饭前缝,饭后缝;白天缝,晚上缝,终于把那几十块呈三角形和菱形状的小布块,密密缝制连成了一个宽大的布面,就好像山里农家用石头砌成的墙面,看着是那样的结实,又是那样的美观。娘,就用这块缝制而成的布面给我围成了一个枕头。“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没钱不能买,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的喜儿扎起来”,这里有娘无尽的喜悦,更有娘“临行密密缝”那无声的思念,并寄托着娘对未来的无限期望。每枕一次,就会对母爱更多一份感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日子里,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各样的枕头更是花样无穷、琳琅满目,人们再也不会为得到一只枕头而激动不已。
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着、进步着,岁月虽然静好,但也催促着俺娘日渐衰老,现已年逾八旬,行动也越来越迟缓。庚子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口罩一只难求,俺娘哪会再有争抢的力量。有娘的孩子像块宝,有娘的日子才是幸福 的日子。所以,不仅是单单回来给娘送几只口罩用作防疫,主要还是想回来享受下与娘在一起唠嗑时的喜悦。参加工作几十年以来,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每次从城里赶回乡下看娘,都是匆匆而归,又匆匆而返。这次回来看着娘那期待的眼神,不由生出小住两日的念头。丰盛的晚餐后,娘早已把床铺收拾好了,一直在催促说:“要是在城里老早就睡了,赶紧去睡吧。”年逾半百的我应着娘的嘱咐来到床前,看到薄薄的枕头,感觉还是高枕才能无忧。在乡下真的讲究不了恁多,我顺手掂了一件盛满牛奶的盒子垫在了娘为我放置的枕头下方。乘着微醺,享受着娘亲自收拾的新铺盖,品着有娘的甜美很快就进入了幸福的梦乡。在梦里,突然一把大伞被撑开,为我遮着风,为我避着雨;又忽然在那个地方生起了一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烤得我浑身热气腾腾。难耐的燥热使我似醒非醒,似睡非睡,迷迷糊糊的,突然感觉枕下软软的,用手一探,不知何时枕下那坚硬的牛奶盒子没有了,薄薄的枕头下又多出来一个厚厚的、软绵绵的枕头。
乡村的夜晚就是那样的寂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之中。今夜儿,不知俺娘用啥当作了枕头。
作者简介:
刘和平,男,汉族,1967年12月生,大学文化,河南沈丘县人,1988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公安工作,现在河南省周口市公安局犯罪侦查支队工作。
朗诵者简介:
(向滑动查看内容)?
平台建制
关于稿费稿费来自于您作品的打赏(喜欢作者),具体方案如下:
1.赞赏金额六元以上,60%返还作者。阅读量较高的作品另有奖励,300以上至500另奖励三元;500以上至800另奖励六元;1000以上另奖励十元。
2.赞赏金额六元以下(包括六元)和一周之内阅读量不足一百的作品不再发放稿费,留作平台发展基金。
3.赞赏返还金额在作品推送七天后准时发放。如有疑问,请及时提出。
温馨提示
投稿请加主编微信:wxh840212
沐兰之香幽兰香溢远
花开蝶自来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