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特产】河南园老姜美名扬

河南园老姜美名扬
作者 | 王晓平
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第一,它是生活调味品必备材料,只要烹饪,就会用到姜;第二,养生保健品,现在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之道。例如:姜水泡脚,可以驱寒,祛湿,暖体。还有,现在好多美容企业生产姜洗洁精,姜洗发水,姜护手霜……应有尽有,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从记事起,爷爷一直种姜,村里人家家户户也都会种姜。种姜有时候是为了续种,繁衍生息,有时候是为了生计。像村里计生叔叔家、付存家等等,把粮食地全部种上了姜,乡下有会时,他们会骑车带着姜到会上卖姜,其他时间在林州市里卖。这样以卖姜为生,不用外出打工,虽然发不了大财,谋生的话,绰绰有余。
“河南园”生我养我的故乡,一直以“老姜”为出名。走在街上,若是有人问你
“哪儿的人?”
回答:“河南园人。”
人家肯定会来句“河南园老姜最有名,谁都知道。”
“对,对,对。”
“要想饭菜香,离不开河南园老姜。”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母亲做得一手好饭菜,人人皆知。平时走亲串戚的话,饭点上都是母亲来掌厨。现在母亲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因腿脚没有以前灵便,故很少出门,其实母亲一直都不爱出门的,典型的贤妻良母。
现在,我也为人母,每天要给孩子做饭,每次做饭时,都会想母亲做的饭好吃,是离不开葱姜蒜这些调料。
故乡有史以来都是山青水秀,村名“河南园”也和这个有关系。你有没有发现村名中带有“园”字的,多数以种菜卖菜为生,既然种菜,那肯定离不开水。因此葱姜蒜家家户户也都会种,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它们。
“霜降前后,出姜收红薯。”算是河南园村的俗语吧,人人皆知。姜的生长期和红薯一样。五一前后下种,霜降季节收获。中间的生长期需要足够的阳光、水、农肥。春天父亲买了一百元的猪粪耕田里,因此姜今年大丰收。我家种了一百斤姜,收获时将近五百斤,人人见了夸姜块肥大。说实话,有多少年,我都没有出过姜了,记忆中还是上初中时干过。那会儿也是,一到霜降季节,家家户户都会通知亲朋好友来帮忙收获姜。姜成了大家团聚的理由!
亲朋好友来多了的话,母亲不用下地干活,负责大家的午餐。田园里,人头攒动,有说有笑,好不热闹!在嬉笑中,在唠家长理短中,一棵棵姜苗被掰折。有人拿镢头刨姜,或者四股叉挖姜,有人用小推车往家里送姜,多数妇女老人都是坐小板凳在地里掰姜苗。出姜最缠手的活儿就是掰姜苗,活儿倒是不算太累,就是太缠人,又快不得。
所以,出姜,对于河南园村人来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亲朋好友聚会的日子。一棵棵绿油油的姜苗,一份份浓浓的亲情。
种姜看似简单,其实也有门道,也有技术内涵。外村人也有少数种姜的,为了自己吃而已。但他们种出来的姜就是没有河南园村的姜有味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润一方菜。
地肥水足是最基本种植条件,每年冬天种姜大户都会准备足够的鸡粪或者猪粪、羊粪来做底肥,其它的要根据实际行动来实施。一垄地需要一米二宽,姜种之间约一虎口的距离,间距近的话,姜苗会太密,不利于透气性好。这些常识是平时看到长辈们种姜,我留意记下的。我没有实际种过姜,也就是帮助父亲一起种姜,大概知道其中的道理。
在我们种姜人眼里,想要种好姜就这么简单,有没有心动啊!不过,不会种姜也没有关系,如今我们村成立了“绿色生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想要姜了,可以随时来我们村买。让“河南园生姜”带着浓浓的馨香走出太行山,走向全国。
作者简介:王晓平,笔名平淡,河南林州人,林州文苑主编,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喜欢安静的将自己安放于淡淡的文字,握一份随意与清醒,镌一路自然与灵性,许自己一份宠辱不惊。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合涧民间文艺》
挖掘、收集、整理、传承、弘扬、传播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推介乡村最具特色的民间文艺人才,活跃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投稿前请关注“林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合涧分会”微信平台。请将原创(未在其它微信平台上发布,在主题栏里标注“原创首发”,非原创作品请注明,文责自负)作品及简介等信息发至投稿邮箱:lzhjmjwy@163.com,体裁和题材不限,内容须健康向上,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
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合涧分会主办
编辑:王晓平 仇春云
监制:付更兴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