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司马迁祠墓游览顺序图 陕西司马迁祠墓游览顺序图片

陕西司马迁祠墓游览顺序

在陕西韩城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有一座依山就势构筑的古老祠堂,这就是司马迁祠。司马迁在中国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他的一部《史记》被鲁迅盛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他在《报任安书》中的著名语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被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其高尚思想至今仍为国人所推崇。

司马迁像

司马迁为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汉征和三年(前90年)病故,葬于何地史无确载。韩城的司马迁祠并墓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年),也就是司马迁亡故后的400年,此后历代多有修缮和增建。近年,围绕原有的司马迁祠,按照《史记》本纪部分的内容添建了五帝园、孝武园、文景园等,使整个景区的游览面积大幅度增加、内容更加丰富。

诸本纪园

诸本纪园以大型雕塑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一组组雕塑再现了汉五帝之前历代帝王的代表性场景,堪称一部形象生动的《史记》帝王全景画。

司马迁祠第一座牌坊

司马迁祠的起始点是一座两柱歇山顶砖木牌坊,坊额“汉太史司马祠”由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该牌坊为清代建筑,从其所在的位置看,应为移建而来。据报道,韩城为了增加司马迁祠的历史感,曾经有计划地从韩城城区迁建了几座古建筑,这座牌坊估计就是该计划的一个落实者。

司马迁祠头道门

攀上一段台阶,即来到祠堂的头道门。头道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门内悬“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匾额。至此才知道,这里不仅有司马迁的祠堂,还有他的墓冢。

司马迁祠第二座牌坊

沿山坡向上,又一座两柱砖木结构的牌坊出现在甬道上。该牌坊为悬山顶,和第一座牌坊一样构筑在高高的砖台之上,此等建筑形制还是第一次见到。两面坊额“高山仰止”和“既景廼岗”应该是对司马迁人品的至上评价。该牌坊建于清康熙年间,坊额则由韩城籍书法家强汉山在1944年题写。

司马迁祠二道门

走过一条长长的石铺甬道,即来到祠堂的二道门。二道门为单檐悬山顶,两侧有很短的八字照壁,门楣上悬“史笔昭世”白底黑字匾额。

司马迁祠第三座牌坊

过二道门,继续拾阶而上,是一座砖雕门楼式牌坊。坊额“河山之阳”语句源自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对自己身世的描写“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也就是这句话,让后世始有司马迁祖籍究竟是陕西韩城还是河南洛阳之争。依愚见,司马迁的祖籍应该是在韩城,但他的出生地可能是洛阳。牌坊上的砖雕对联:“圣人光道统;汉史竟经文”将司马迁的《史记》和古代圣人的经典相提并论,其评价不可谓不高。

司马迁祠第三道门

穿过“河山之阳”牌坊,即是司马迁祠的核心区域——一座以墙垣围合而成的山顶小城。小城大门上的“太史祠”匾额由时任韩城县令王增琪在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题写,字迹雄浑、洒脱,非今人所谓能书者可及。

司马迁祠献殿和寝殿

小城内只有前后两进,头一进为献殿,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殿内梁枋上悬“文史祖宗”匾额,梁柱上有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把司马迁誉为“文史祖宗”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其《史记》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文学的角度都堪称扛鼎之作。献殿后面的寝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始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是司马迁祠现有建筑中仅有的宋代遗构。明间檐下及门楣上所悬的“史圣千秋”和“君子万年”匾额,应该是对司马迁光辉一生的充分肯定。殿内正中神龛上供奉司马迁坐像,龛上有匾“穆然清风”。

司马迁墓冢

寝殿背后即是蒙古包状的司马迁墓冢,冢上生长着一株古柏。相传,忽必烈时曾经大规模修缮司马迁祠,墓冢故有蒙古风格。冢前石碑上书“汉太史司马公墓”,题写者为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

延伸阅读

司马祠的建筑特点

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据韩城县志记载:芝水原名陶渠水,相传汉武帝采灵芝于陶渠水之阳,改名芝水。至今吕庄村西尚有“灵芝庵”遗址,2014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韩城司马迁祠门票韩城人是多少钱

韩城司马迁祠

具体地址: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东南(汉太史司马迁祠) | 开放时间: 08:00—18:00

门票价格72元起

亮点1登上山门回首,黄河脚下流,祠墓梁山枕,山河怀抱,川塬如画。

亮点2碑石以诸遂良的“梦碑”和郭沫若的诗碑最为著名。郭沫若的五律诗气势磅礴。

亮点3祠庙寝宫后有司马迁墓。

司马迁祠共多少台阶

司马迁祠朝神道前的台阶共有99级,古称九为数之极,后人为司马迁修99级台阶,是为比喻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史学和文学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有九九归一的意思。

司马迁祠又称

司马迁祠我们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其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