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发展变化图 上海的发展变化作文

上海的发展变化

上海的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属经济恢复期,发展很缓慢;

70年代和80年代,发展迅速但落后于广东;

90年代至现在,是飞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了经济腾飞。走在全国的前列。

延伸阅读

2022上海人口变化趋势

人口变化趋势如下。

2022总人数口是2489.43万人。根据3月15日发布的2022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489.43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57.4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031.99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1.6万人,出生率为4.67‰,死亡13.9万人,死亡率为百分之五点五九,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7.76。

  上海16个区中,有1个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人,2个区常住人口介于200—300万人,7个区常住人口介于100—200万人,6个区常住人口介于50—100万人,人口梯次分布非常明显,其中浦东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均属于独一档的存在,而崇明区除了面积大之外,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均处于垫底水平。 

总体来看,近十年来,上海人口情况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变化特征。

  一是常住人口规模稳定增长,但总量增长的规模有所放缓。在过去三次人口普查周期里,常住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但是每个普查周期常住人口净增量还是有所变化的。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1990年至2000年),上海常住人口增加307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2000年至2010年)增加了661万人,而这次人口普查的周期内,上海常住人口增加了185万人。

  二是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有所下降,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由中心城区向郊区扩散的趋势愈发明显。十年来,随着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资源分布更趋均衡以及经济产业布局的调整,上海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由中心城区向郊区疏解的趋势变得愈发明显。

  三是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显著提高,从这次普查各项数据结构比较来看,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过去十年间,上海常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此次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010年21893人提升到33872人,提高了55%。

  相比前两个普查周期而言,近10年上海常住人口总量规模的增长是相对平稳的,这与上海落实国家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要求,统筹人口与产业发展、城市布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政策措施目标是一致的。

上海历史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

上海历史的沧桑巨变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想所有的上海人都会感同身受。

第一个直观感受,上海高了。改革开放前,大上海20层以上的高楼屈指可数。如今你到外滩陆家嘴随便一看,50层以上的摩天高楼就数的眼花。高楼记录不断刷新成为常态。

第二个感受,上海强了。无论是经济金融还是人民生活质量,上海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第三个感受,上海美了。过去上海很多上了年岁的市民对苏州河的黑臭和公交车的拥挤而伤透脑筋。而今,道路宽敞通达,居民小区满眼绿荫。苏州河乃至各条河流都是清洁畅通,成为城市的风景。

上海的沧桑巨变数不胜数,这一切都归功于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

现在上海的发展与100年前的上海,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现在的上海与100年前的上海肯定是天壤之别,有很大的不同。最起码出行方式,还有高科技程度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唯一没有变的是她依然是很繁华经济中心。

上海十年来的变化

1、上海有多少人口?什么样的人被统计进上海常住人口?

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为24870895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1851699人,增长8.0%,年平均增长率为0.8%,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3.4%下降2.6个百分点。

对比过去三次人口普查周期,上海常住人口增长规模缩小。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五人普”)期间(1990~2000年),上海常住人口增加307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六人普”)期间(2000~2010年)增加了661万人;七人普期间增加了185万人。

哪些人可以算作上海常住人口?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统计局二级巡视员丁俊解释称,有四类人口是算作上海常住人口:一是在普查时点具有上海户籍且实际居住在上海的人口;二是在普查时点具有上海户籍且离开上海不足半年的人口;三是在普查时点具有上海户籍且在境外工作学习但未定居的人口;四是在普查时点实际居住在上海的、离开户籍登记地满半年及以上外省市户籍人口。

2、上海老年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要如何应对?

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为581.55万人,占2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8个百分点,位于全国第二,比2010年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4.9万人,占16.3%,比2010年提高6.2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上海市统计局局长朱民认为,从历史来看,上海老龄化程度一直是全国最高的地区之一。

“1982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就达到11.5%,是全国最早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城市。2000年和2010年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比全国高4.5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这次上海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朱民表示。

上海老龄化程度为何加深?朱民认为,目前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和上海城市人口发展的历史变化密切相关。上世纪50年代是上海人口出生的高峰期,1951~1960年上海累计出生人口为272万人,峰值出现在1954年,这一阶段上海出生人口总量大,而且比较集中,是造成现阶段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的最主要原因。

上海老龄化有何特点?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认为,上海老年人口中独居老人和孤老老人的数量都更高。2015年的数据显示,户籍老年人口中纯老家庭已经达到100万人,户籍独居老人有25万人,上海对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强。

“从另一方面看,上海的老年人口收入水平比较高,拥有的资本存量相对较充裕,使其有较强的经济财富能力来应对老年生活的支出,这是上海应对老龄化过程中相对积极的方面。”任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虽然上海老龄化程度高,但其中年轻老年人的占比较高。七人普数据也显示,上海60~69岁低龄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口比重是5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朱民认为,这部分老年群体大多蕴藏着技能、经验和智慧,他们在社会建设、社区建设以及家庭(家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任远也认为,上海有非常充分的老年人力资源,不仅表现在比较年轻的老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和健康程度都更高,而且表现在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上海可以积极促进老年人口的社会和经济参与,发挥上海老年人力资源,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并建立弹性延迟退休政策。

3、上海劳动力短缺吗?

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15~59岁人口为1661.91万人,占66.8%,比2010年下降9.5个百分点,但比重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在31个省市中排名第六。

朱民表示,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然较大,总量接近9亿,上海的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上海16~59岁劳动年龄段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相比10年前是显著提高的,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比46.4%,比2010年提高20.2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6年,提高1.4年。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殷志刚对第一财经表示,通过对比长三角内部城市的数据发现,上海15~59岁年龄段人口占比较高,这说明上海地区经济仍很活跃,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根据七人普数据,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10479652人,占比42.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共增加1502652人,增长16.7%,年平均增长率为1.6%。

4、上海人更不愿意生孩子吗?

七人普数据显示,0~14岁人口为243.63万人,占9.8%,在全国排名最低,但与2010年相比提高1.2个百分点。

朱民分析认为,造成上海少儿人口比例数据偏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少子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较普遍的现象,与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二是外省市来沪人口中少儿比例相对偏低,在上海的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总量大且占比高,2019年这部分人口中0~14岁占比为9.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人口3个主要年龄结构互为关联。现阶段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上海劳动年龄段人口占比也高于全国平均3.5个百分点,相应的0~14岁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就会低于全国平均。

5、上海人口进一步向郊区聚集?

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内减外增”的变化格局,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30.25万人,浦东新区和郊区比2010年增加了251.43万人,中心城区人口占26.9 %,浦东新区人口占22.8 %,郊区人口占50.3 %。与2010年相比,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3.4个百分点,浦东新区提高0.9个百分点,郊区提高2.5个百分点。

朱民表示,五人普、六人普、七人普的数据显示,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占比分别为42.24%、30.3%、26.87%,可以看到中心城区人口占比持续减少。

“七人普显示,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3092人,浦东新区和郊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06人,中心城区与郊区的人口密度比为7.68:1。从七人普上海的分区数据来看,上海人口分布更合理,空间结构更为优化,城乡发展更为均衡。”朱民称。

七人普数据还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220.94万人,占89.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66.15万人,占10.7%。

6、上海人口性别比为何失衡?

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8%,女性人口占48.2%。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33,比2010年的106.19上升1.14。

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统计局副局长施方认为,上海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性别比偏高。

“从七人普数据来看,外省来沪常住人口数近1048万,占比达42.1%。对这部分人口本次普查中一些详细的数据还在进一步清理汇总当中,但从2019年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这部分人口来沪主要以工作、经商为主,2019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来沪经商、务工的比例为75.1%,其中男性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因此拉高了整个上海的性别比。”施方回答第一财经记者称。

7、上海人口受教育程度全国第几?

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42.42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由21893人上升为33872人,位于全国第二,每10万人中高中(含中专)学历有19020人,位于全国第一。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7年升至11.8年。文盲率由2.74%下降为1.61%。

朱民表示,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快速提高,是十年来上海人口素质变化最显著的特征。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与10年前相比提高了55%。这与上海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是密切相关的。同时近十年来上海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这对流入人口的结构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朱民表示。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