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为啥分三国(东汉末年如何分成三国?)

网友提问:

东汉末年为何分成三国?

优质回答:

东汉末年分成魏、蜀、吴三国,同时在辽东地区还有公孙家族割据势力。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率军消灭了辽东公孙家族势力。

东汉末年为何分成三国,这里面有多方面因素。像地理原因,尤其长江天坠阻隔,赤壁之战是古代长江流域第一次大规模交战,由于曹操北方军队不习水战等被孙刘联军打败,这场战役基本奠定了三国格局。

公元184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这是一场有准备、有组织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农民大起义,对东汉王朝造成沉重打击。虽然起义被镇压下去,但是镇压过程中形成很多地方实力派。

东汉王朝镇压黄巾起义贡献最大的三人是皇甫嵩、卢植和朱儁三人。这三个人成名早,去世谢幕也早,卢植死于192年,皇甫嵩和朱儁都死于195年。这三个人当中皇甫嵩和朱儁特别有机会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但是忠于汉室,不听并制止了部下的割据建议。

黄巾起义领导人张角病死,张角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被东汉官兵杀死,黄巾起义主力被击败,东汉朝廷暂时表面度过了危机,但是朝廷内部外戚、太监宦官等斗争激烈,有的地方实力派我行我素,甚至怀不轨之心,黄巾起义军许多余部还在。为了打败太监宦官势力,外戚大将军何进招董卓进京,引狼入室,何进又被太监宦官所杀。董卓在朝廷专权引起动荡,关东掀起武装反抗董卓的运动。

董卓把东汉都城由洛阳迁到长安。在长安,王允釆用离间计,让吕布杀死董卓。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又攻破长安,杀死王允。汉献帝刘协经常被地方军阀控制,天下大乱。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去世,汉少帝刘辩继位,何进召董卓进京,同年董卓废刘辩立汉献帝刘协。公元192年,董卓被杀。公元196年,曹操迁汉献帝于许昌。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曹魏建立。公元221年,蜀汉建立。公元229年,东吴建立。

东汉末年混乱从黄巾起义到曹魏建立持继了36年。曹操、刘备、孙坚起初不算特别显眼,讨伐董卓的酸枣联盟曹操归属张邈,刘备归属同窗公孙瓒,孙坚归属袁术。袁绍被推举为盟主。

黄巾起义主力被打败,董卓被杀后出现许多地方实力派。幽州公孙瓒、冀州韩馥、袁绍,徐州陶谦、吕布,淮南袁术,辽东公孙家族,西北马腾、韩遂,益州刘焉、刘璋,汉中张鲁,交趾士燮,荆州刘表等等。

东汉宗室幽州牧刘虞忠于朝廷,拒绝袁绍拥戴称帝的建议。袁术从孙策那里获得玉玺,开始做皇帝梦,公元197年,称帝于寿春,建号仲氏 ,闹的众叛亲离,在曹操,吕布等打击下失败,公元199年,呕血而死。由于西汉、东汉国祚长,影响力大,东汉末年朝廷衰微,但是一般割据实力派轻易不敢称帝。袁术急于称帝,成为众诸侯攻击对象,败亡也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去世也没有称帝。

曹操、刘备、孙坚三人出身条件一般。曹操爷爷是曹腾,担任太监大长秋,父亲曹嵩,靠钱买了太尉官职,由于黄巾起义而丢官。曹操虽出身官宦家庭,不是士族家庭,也有一些人瞧不起他。曹操小时候很顽皮,仅有桥玄和何颙认为曹操将来不平凡。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代,但刘备幼时家贫,卖过草鞋,少有大志。家族人刘元起认为刘备将来会有出息。孙坚,据传是孙武后代,父亲孙钟可能是瓜农,孙坚是小吏,完全依靠军功上位。

东汉末年能分成三国跟个人能力关系很大。

曹操、曹丕、刘备、孙权都是政治家,1、注重尊重招揽人才,能识人知人善任,釆纳正确建议,办事周全果断;协调好集团内部人事关系,调动好本集团人才积极性,像刘备重视诸葛亮。2、注重保境安民,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抓紧恢复经济建设。曹操搞“军屯”、“民屯”;刘备善待百姓,仁义布于四海;孙权,治理下东吴经济发展很快,还搞海上贸易,派人登上夷洲,现在的台湾,扩大交往。3、魏、蜀、吴军政集团内部都人才济济,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曹操集团谋士文官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等等,武将张辽、张颌、徐晃、乐进、于禁、李典等等。刘备集团诸葛亮、庞统、法正、关羽、张飞、赵云等。孙权集团周瑜、鲁肃、陆逊、程普、张昭、甘宁等等。4、东汉末年,天下混乱纷争。早期袁绍、袁术、吕布等地位显赫,得势一时,由于操作不恰,个人素质一般终于败忙。像袁绍出身士族家庭,汝南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势力最强时期拥有冀、并、青、幽四州,具有许多高水平文官谋士,兵多将广。曹操势力始终居袁绍之下,曹操低谷时候都想投奔袁绍了。后来双方发生官渡之战,由于袁绍指挥一错再错,最后曹操以弱胜强打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东汉末年分成三国跟地理位置、经济环境有关。

东汉末年西北、中原、江南比较混乱,地方军阀实力派混乱现象严重,尤其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相对混战严重,因为这一带是东汉政权经济中心,得中原者得天下。岭南两广交趾地区当时比较落后,也相对平稳。益州蜀地成都平原经济发达,天府之国,但是相对平稳。

曹操凭出众才能智慧在北方混战之中胜出。孙坚、孙策、孙权在江南逐渐占稳脚跟,孙坚是现在杭州人,属于南方人,孙坚死后,孙策把玉玺交给袁术,从袁术借兵三千到江南发展,占据江东。刘备按照“隆中对”战略规划,进占益州蜀地发展。

曹操占据北方领土地广人多,这一带盛产马匹,多骑兵,战斗力强。

孙氏三代占据江东,江东多湖泊沼泽,江东水军战斗力强。

刘备占据益州蜀地,地形险峻,是易守难攻。

魏蜀吴三国都形成独立经济发展体,满足各国需要。曹丕又重新恢复对西域统治。刘备、诸葛亮向云贵一带发展。孙权控制了两广和交趾地区。

曹操、曹丕、曹丕都喜爱诗歌文学,在此带动支持下形成了“建安文学”局面,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蜀汉丞相诸葛亮擅长写作,写出的《出师表》传颂致今,成为如今中学教材。

东吴内部统治平稳,吴文化得到发展。

其他网友回答

《草庐对》分析的很清楚,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吴以历三世,地险民富,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出荆州,收江南,并西蜀,成帝业。要恢复汉室,归于旧都,三个国,只有西蜀是为恢复汉室而战,六次北伐就是最好的证明,三国是东汉和西晋过度时期一个分裂政权,但人才辈出,对历史前进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就是人们如此喜欢三国的原因之一吧!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题目是有问题的,东汉末年的东汉版图主要分成了三个国家,而不是就分成了三国,只不过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先入为主罢了。但就这个题目本身而言还是有意义的。我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为什么主要分成了三国:

第一,天时——雄心,为一代枭雄必有成为枭雄的资本。

曹操、孙权和刘备都有治理天下的目标,这个目标在三个人身上都没有动摇。曹操起兵之后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政治家、军事家才能,败而不馁,礼贤下士。刘备成大事儿不拘小节。孙权用人不疑。从这三个人的对比来看,都是袁绍、袁术、刘表、公孙瓒等人的所不具备的。有雄心而且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去,百折不回,终会成功!

第二,地利——局势,这一点从下图可以看出。先说曹操,地处中原之地,四通八达,只要武力足够,向北灭袁绍,向东取徐州,向南取南阳和荆州,向东南取袁术,本身就占据了良好的地利优势。孙权从孙策起就占据江东,划江而治,主要敌人就是西面的刘表和北面的袁术和曹操。而刘备前期虽然不占地势优势,但是由于其在赤壁之战中作为主要一方一战成名,有了荆州的落脚地。而荆州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但是攻强守弱,不得不进军益州,而益州在地图上的敌人很少,汉中取下来之后,益州进可攻,退可守,三国之势成矣!

——摘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第三,人和——君臣一心。

这三个国家,无论文臣武将都是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君主,这是难得的。魏国的将军和谋士几乎没有背叛曹操的。刘备和孙权就更不用说了。这是袁绍、袁术、吕布等人比不了的。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人都占据了,不成霸业怎么可能呢?

一家之言,多多指教!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有曹,刘,孙,要是再有一老板,就是四国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