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是什么鸟(子规是什么鸟的别称)

子规是什么鸟(子规是什么鸟的别称)

冯梦龙在《古今谈概》里讽刺写诗啰嗦,讲了个故事,说宋朝某大诗人写《宿山房即事》:

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

全诗每句都是近义词的堆彻,说来令人发笑。

杜鹃

最后这句:杜鹃、谢豹、子规,这已经不是近义词了,谢豹和子规都是杜鹃鸟,这是一个鸟儿,被他说了三遍。

我们前一篇说过,杜鹃有很多种名字,杜宇、冤鸟、鹈鴂、思归、如果不是字数限制,这个作者后一句可以写得很长。

杜鹃这么多名字里,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子规这个名字。

听起来像是一个女孩的名字,其实古人最早为它取这个名字才没有想那么多,就是听这种鸟的叫声类似什么,就取什么名字。

唐朝的贾岛写《子规》就说这种鸟:“游魂自相叫,宁复记前身。”说得就是他的鸣叫是在呼喊他自己。

有人听成子规,也有人听成思归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不同,就给这种鸟儿起了不同的名字。

元稹写过一首《思归乐》,说得就是一种他在山里听见一种鸟叫。

山中思归乐,尽作思归鸣。

尔是此山鸟,安得失乡名。

应缘此山路,自古离人征。

……

他在山里听见思归乐这种鸟儿一直叫着思归,他也很奇怪,你就是这个山里的鸟,还要思念往哪里归啊。

元稹

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写了一首和诗《和思归乐》:

山中不栖鸟,夜半声嘤嘤。

似道思归乐,行人掩泣听。

皆疑此山路,迁客多南征。

忧愤气不散,结化为精灵。

我谓此山鸟,本不因人生。

人心自怀土,想作思归鸣。

他在半夜也听见这种鸟儿在叫,这是那些南迁之人死后魂魄所化……

或许有人说,他没有提杜宇的魂魄所化,这未必是杜鹃吧。

子规

没关系,我们可以看元稹的另外一首诗《西洲院》“墙上杜鹃鸟,又作思归鸣。”

显然这叫着思归的鸟儿,就是杜鹃。

温庭筠也写过一首《锦城曲》他也提到:“杜鹃飞入岩下丛,夜叫思归山月中。”

但是到了宋朝,人们却把这鸟叫听成了“不如归去”。

北宋初年的陶岳在《零陵记》中说:“思归鸟状如鸠而惨色,三月则鸣,其音云‘不如归去’。”

从宋朝开始,杜鹃的叫声基本上就以这个为主了,虽然由于苏东坡写过“脱却破裤”,引领许多人跟着他写了一些,但主流就是不如归去了。

梅尧臣写《杜鹃》就说:

子规

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月树啼方急,山房客未眠。还将口中血,滴向野花鲜。

他笔下的杜鹃还是蜀国帝王魂魄所化,口口声声叫着不如归去,他想要回到他的蜀国去。

这一声不如归去,从此就响彻千年诗坛。

那些在外的游子,行色匆匆间、孤馆寂寞时、或者与人高楼买醉时,蓦然听得一声不如归去,心头要狠狠一颤。

有人感谢它的提醒:

如贺铸就写“绿树隔巢黄鸟并,沧洲带雨白鸥飞。多谢子规啼劝我,不如归”——谢谢你劝我不如回去。

柳永也写“晚岁光阴能几许。这巧宦、不须多取。共君把酒听杜宇。解再三、劝人归去”——这官不当也把,端酒杯听见杜鹃劝我不如归去。

但是许多诗人都身不由已,毕竟还要讨生活,还要在外谋生。

例如戴昺写:“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千山万水家乡路。今年又负故园花,来岁花开定归否?归去归去须早归,近日江湖非旧时。”

一次次的想回去,却不能回去。

晏几道说得也很无奈,他在《鹧鸪天》里写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他笔下的杜鹃十分可人,殷勤告诉行人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但是他自己无奈地说,我当然想回去,但是我回去的行程还没有定下来啊。

晏几道是世家子弟,对杜鹃也很温柔。

乡愁

梅尧臣外出做官,听得声声不如归去,自己明明回不去,就不耐烦了。他在《子规》里写到:

不如归去,春山云暮。万木兮参云,蜀天兮何处。人言有翼可归飞,安用空啼向高树。

这个时候他心情不好,对这杜鹃也不客气了,你口口声声说着不如归去,你长着翅膀呢,怎么不飞回去呢?

这是牢骚的话了,如果我是那只杜鹃,就回答他:“李白不是说过了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所以他后面又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我们在山里也发愁啊。“——这自然是戏谈。

剑阁

宋朝另一个诗人陈瓘生起气来,专门写了一阙《卜算子》责备杜鹃:

只解劝人归,都不留人住。南北东西总是家,劝我归何处。

去住总由天,天意人难阻。若得归时我自归,何必闲言语。

你老是劝我归,劝我归,怎么劝我留,我这一生四处漂泊,四海为家,我往哪儿去?该回去的时候我自然就回去了,还用你这里说闲话。

等到宋朝的半壁江山失去,听到这不如归去,就别有一番家国之恨了。

靖康年的武状元潘文虎经历过靖康之耻,看到金人掳掠宋人妇女北上,为她们写过一首诗: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家在浙江东畔住。离家一程远一程,饮食不同言语异。今之眷聚昔寇仇,开口强笑心怀忧。家乡欲归归未得,不如狐死犹首丘。

这个女子本是浙江人,离家越来越远,饮食言语都不一样了,还要笑着伺候仇敌,却偏听得这一声不如归去,她哪儿能回得去啊,觉得自己连狐狸都不如,狐死尚能首丘。

同时代的诗人周紫芝用《思归乐》词牌写逃难到山里的百姓,哪里有一丝乐,只有悲苦。

山花冥冥山欲雨,杜鹃声酸客无语。客欲去山边,贼营友鸣鼓。

谁言杜宇归去乐?归来处处无城郭!春日暖,春云薄;飞来日落还未落,春山相呼亦不恶。

这些人躲到山里,听得杜鹃嘶鸣不如归去,可是怎么归去啊?恐怕连你自己也回不去吧,你看看外面哪有城郭,全被战火毁灭了。

等到元明之际,农民运动风起云涌,诗人丘濬就用不如归去下了一封战书:

“不如归去,中华不是胡居处。江淮赤气亘天明,居庸是汝来时路。不如归去。”

中华不是尔等居住之处,赶快沿着你们来时的路回去吧。

读来令人精神一震。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