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忧乐每相亲(观书之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晨昏忧乐每相亲

卷首语:观书之道

哪怕是已经遍览群书,还是需要知晓它们不同的欣赏方式。作为人类思想与文化的最佳流传载体,书被寄寓了太多的厚望与期待,传达情感、揭示道理、弘扬精神,抑或用故事将现实生活的影子投射。这里简单罗列几篇孩子们日常阅读的成果,借助不同的阅读实践,充分领略阅读感悟的语言之美和写作者最初的心念。
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读书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意思是刚读书的时候总是觉得异常困难,觉得这是一条无止境的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意思是经过第一境界后你就渐渐产生了对读书的兴趣,就算为此衣带渐宽和人憔悴都不后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界。意思是经过前两个境界后你就会豁然开朗,读书就变得轻松简单。

对比这三重境界的描述,不知当下的你所处的是其中的哪一重。
人生的少年时代,应当是读书学习的最佳时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在阅读的问题上,最忌讳的就是一目十行、匆匆忙忙、应付了事。然而事实上,很多同学的阅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看似读得很多,实则收获颇少。因此,不要仅仅满足于曾经读过,还是要懂得驻足细品,想一想读过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很喜欢《散文》杂志封面上的这六个字——表达你的发现。在我看来,这几乎道出了写作的核心要领,无论是成人的写作,还是学生的作文,都是在用文字表达各人对这个世界的发现。记录有趣的生活,传达快乐的体验,分享点滴的收获……写读后感,是检验阅读成果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把你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悟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
一篇好的读后感中体现的东西可以很多,有对作品内容的概括,有对作品主题的把握,有对主要人物的品评,还有对相关内容的联想,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其中最重要也最具含金量的就是“感”的部分。以下是几位同学现场所作的读后感,尽量做到每篇都有一个表达的主题,文中都有具体的“感点”,所思所悟尊重不同年级同学的认知特点,基本保持了原汁原味的表达,没有做过多的人为加工和修饰。
观书有道,各自思量,一日不读,胸无佳想。希望同学们都做爱书之人,与书相伴,以书为友,在书中收获快乐、收获成长。

                                                          ——海老师

佳作欣赏01悲凉中的悲凉
——读《红楼梦》有感

七年级  陈悠娴

(87版红楼梦剧照)

世界上,有一本书,凄美而不浓艳,书里有一个人,孤洁而不世俗。
故事以“梦”“幻”二字为主旨,发生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金陵。书中的家族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一派富贵气象。最终飞鸟各投林,荣华成了南柯一梦。
而那人,是最早洞明一切的人。
书是《红楼梦》。
人是贾惜春。
惜春并不是贾府中被受重视的人。曹雪芹第一次在书中提及她时只用了八个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可她,却有着不凡的悟性,与无悲无喜的超脱。

她虽年幼,却性格有些孤僻。可能与幼年丧母有着一些关联。父亲又偏爱道教,成日里一味烧制丹药,想“虔心得道,脱出苦海,了然去也”,哪里还顾得上她?哥哥贾珍,为所欲为,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无人敢管。贾母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祖母,不会特别疼爱。在这个仙境别红尘的大观园里,她只能在寂寞中慢慢消磨童年,度过自己不能重来的“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她不擅长作诗,也很少游玩。她瞧不上自己的哥哥,从大观园的那场抄检中,她对嫂子尤氏说的一句话就可看出:“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她从未向人低过头,即使府中被抄,家破势败,她也有尊严地选择了斩断尘缘,出家为尼。
她最令人震惊的,是面对灾祸时的淡然。当锦衣军来抄家时,当哥哥贾珍被革去世职,发往海疆时,也未曾见她流一滴泪。她早已看穿世间一切,明白“立万年永远之基”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她不冷漠,最后决定在栊翠庵修行,也并不意味她逃避现实。一位绣户候门女,选择家亡后独卧青灯古佛旁,该需要拥有多大的勇气?我不知道,别人不知道,恐怕只有蒲团上,那一缕清泠的月光,才真正懂得答案。看破世事的她,只想安稳地度过一生,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盈余的青春年华。从此她的世界里,只有青灯孤影,木鱼声声。
越过她,我仿佛看到另一位美人,穿过大唐千年的风流烟雨,飘然而来。她是杜甫《佳人》中的主人公。零落依草木的她隐居在深山里,“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她与惜春一样,也曾是良家之子,在世情恶衰歇的年代里淡泊宁静,在一个人的时光中安好,内心闪耀着光芒,如一滴夜露,落在风住尘香花已尽的岁月中。
面对命运,又有几人能无大喜,亦无大悲呢?面对生活,又有几人能淡了红尘,亦淡了名利呢?至少,惜春是做到了。她的一生在悲凉中悲凉,看似不幸,但从追随于自己内心的角度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幸运。

02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读《莫高窟》有感
七年级  吉禹季

大漠茫茫,驼铃声声,千年风沙,却未曾将其埋没。余秋雨的这篇《莫高窟》我已经读过许多遍了。可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翻开那有些泛黄的书本,去千年莫高,寻找一种心中的安宁。
余秋雨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他去参观莫高窟的所见所闻。但这仅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写了莫高窟厚重的历史背景与其不朽的精神。
他的落笔点就极为巧妙,没有直接描写莫高窟,而是先写了它的“映壁”三危山。未曾看到石窟,却先看到了这样一座雄厚的大山,确实给我一种心理上的震撼,也越发让我对神秘的莫高窟产生了几分期待。
我曾久闻在莫高窟边会有“佛光”,但却没有亲眼见过。但余秋雨,却用最简单的文字,描绘了最美的景色:“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我也仿佛回到了一千六百五十四年前的那个傍晚,与乐樽和尚一起,欣赏这造化的安排。
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中国很少能有这种纯粹的艺术遗址保存下来。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端庄的佛像,灵动的飞天,全都安放在历史的角落里,只为在某一刻向世人展现他无限的美。读到它竟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我也深深地为它感到自豪。它不仅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壁画上飞天衣袂飘飘、裙带飞扬。那些线条,似从灵魂的深处缓缓流出,给人一种深深的震撼。那种美,与黑眼睛黄皮肤一起,流进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里,生生不息。

余秋雨说:“莫高窟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仪式。”千百年巨大的风沙,吹净了它美丽的外壳,只留下它最宝贵的东西,精神与灵魂。它,携着千万张美丽的壁画,是对美的追求;它,刻着千万个动人的佛教故事,是来自精神的自由;它,经历了数十个王朝,是中国的脊梁。
莫高窟,很美。但你可曾细细阅读近代关于它的历史?愚昧的王道士,将石窟内的部分塑像和壁画损毁,就连那些飞天,也都被掩埋在惨白的涂料之下。它向无数前来抢夺珍宝的“洋唐僧”亮起了绿灯。我,太恨了,太恨了!但,全是他的错吗?似乎也不。“大清王朝”的子民们,全都被困在破旧的铁笼里,必定会眼界狭隘,轻信他人的谗言。错,错在国家。而国家,正风雨飘摇!这段悲痛的历史,如同一个不愿提及的伤疤,永远留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莫高,这个奇妙的名字,穿过风沙,穿越千年,传承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也送来了刻骨铭心的警醒。无论何时,都不该忘记,我们的骨子里永远都有莫高窟的端庄华彩,我们的血液里,永远流着莫高窟的谦虚谨慎。
文化不朽,精神不灭。我们,都是飞天的后人。

03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读《西游记》有感

七年级  许志昊

(86版西游记剧照)

《西游记》,一本可以从小看到老的书。小时候只顾欣赏精彩故事情节,长大才渐渐明白吴承恩的用意: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人生的一个阶段。

悟空是个纯净的孩子。
当初他触犯天条,销毁众猴的生死簿,被天庭抓获。逃出后,大闹天宫,被如来拦下。悟空毕竟初入人世,不知西方释迦摩尼尊者的厉害,最终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可即使这样,他也不后悔:只要能换来孙儿们的幸福,这点苦算什么?
后来的取经路上,牛魔王怀疑他抓走了红孩儿,从而对他大动干戈。面对牛魔王的质问,悟空依旧在笑,只不过眼底多了几分迷茫:好兄弟,你可恨我?
悟空,单纯得让人心疼。

当悟空开始迷茫徘徊,八戒登场了。
八戒是个情窦初开却屡遭打击的少年。他本是天蓬元帅,因蟠桃宴上借醉意与嫦娥搭讪,却被认定挑逗嫦娥,贬至人间。只有八戒知道,那时的他其实没有醉,在被嫦娥拒绝的那一刻,心碎了一地。
后来在高老庄,八戒又爱上了一个漂亮女子,何奈对方因其相貌丑陋而心生厌恶。
经过多次打击,八戒虽然变得沉默,内心却依旧坚强。

当八戒沉默时,沙僧出现了。
沙僧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中年人。中年人往往吃苦能耐,他们肩上背负了多少责任啊。沙僧是西游记中最不起眼的角色,在遇到妖怪时,定有大师兄冲上去打头阵;当百无聊赖时,自有二师兄插科打诨。于是,人们忽略了低头挑担的沙僧,认为他是吴承恩的一个败笔。殊不知,许多关键情节都是沙僧推动的。如流沙河带师徒四人过河,如宝鸦国召回离去的悟空。
看破红尘的沙僧虽是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色,却是最重要的角色。

当沙僧看破尘世时,玄奘出现了。
玄奘已经到了人生暮年。他取经途中历经了七七四十九难,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才取得真经,功成名就。这么长时间的摸打滚爬,玄奘看尽了世间百态,看透了世态炎凉,更是看破了人心险恶。他太累了,他已经不想再接触这纷杂的尘世,只想每天端着一杯茶,呆在自己的院子里,静静的看着日出日落,直至生命的尽头。

(86版西游记剧照)
单纯叛逆的悟空,情窦初开的八戒,吃苦耐劳的沙僧,心如止水的玄奘,就这么折射出一个微型人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也许就是名著的魅力吧。看似不着痕迹,实则用心之至,个性鲜明的师徒四人,映射出的竟是如此耐人寻味的人生感悟。只得感叹一句:初读不知西游意,读懂已是书中人。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幸福交给时间

晨昏忧乐每相亲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