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医路.上(狗血吐槽贴)

本人体弱多病,所以来澳不久,见到医生的次数已经高达数十次。
所以,今天来吐糟澳洲医生~
见医生之前,听说了澳洲医生各种高大上、各种好,医生作为澳洲收入最高的一群人,在工作中是多么的有职业操守、在社会上是多么的有地位,在生活中是多么的有品味…就这样,澳洲医生的形象就跃然心上,仲基医生这样哦~
结果,美梦碎的一地啊…
我的第一个医生长得像晒黑的隔壁王叔叔,完全不像宋仲基!
而且看起来明明就是中国人,问他会不会说中文,居然说不会,我心里想“明明是中国人,还不说中文!世风日下啊!”
看了病,我要求他给我做一个常规体检,他却问我 “你觉得自己健康吗?健康就不用做了。”
晕,在咱天朝不可能有这样的答案吧。
“妈呀,我自己能知道那还要医生干嘛!”
“你不是学科学吗?怎么是唯心主义啊!”
当然,我英文不好,这些话终究没有说出口,但还是坚持得到了体检。
临走时,我问了一个关于生孩子的问题,他居然轻蔑的笑了,理由是这是无需担心的问题,顺其自然,澳洲没有治疗不孕不育的。
这个医生就这样点燃我的愤怒。
“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在为不孕不育的问题困扰吗!”
真想给这货一巴掌!
“说好的医者仁心呢?说好的专业精神呢?”
“顺其自然你为什么怎么不继续当猿猴?”
第一次看病就这样不欢而散,我也发现自己也有点过分了,心想下次一定不看他,但谁知道第二次又是他!这次他帮我看血检结果,热心的护士还帮我预约了口译,猿猴医生说英文、翻译小姐听了后,说普通话给我。
记得在国内看血检结果时,医生说的多细哪,某值过高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需要如何治疗,或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
可是这个猿猴医生惜字如金,一大篇血检报告,他只草草看了一眼,而且没有为我准备纸质报告,只说我的胆固醇高,但并不需要注意。
然后再一次问我“你觉得自己健康吗?健康就可以了。”
“你前天问过了…”
“你是NPC吗?台词就只有那么几句…”
我打算最后再试一次,问他胆固醇高需要如何注意,他还是不用,完全不掩饰草草了事的心情,快速把我赶出门。后来,我才知道,在一般的诊所中,医生无论用了多少时间、说了几句话,对一个病人收的钱是一样的,所以想创收,就要尽量快速完结会面,而且一次只回答一个问题,以此保证他可以看更多次。
在这样的制度下,不能排除有些医生忽悠病患、以量取胜。所以有一些收入高的病人,宁愿去私人诊所,自己再多付一些钱给医生,换取更好的服务。
我还愤怒的查询了这个猿猴医生的背景,原来是个小年轻、缅甸人、缅甸某大学、在英国获得执照、移民澳洲…
后面又去了这个诊所好多次,但是坚决不选他了,每一次见到他,“瞅”他一大眼“猿猴派你来捣乱呢吧”。小哞在国内时常常生病,所以需要在上小学之前注射的疫苗也还没有完成,最近来了这边儿,他身体逐渐好了,于是我拿着疫苗本,在图书馆附近找了一个诊所给打疫苗。
这个诊所只有两个医生,一个老奶奶一个老爷爷,老爷爷医生接待了我,如同这边的大部分老年人,还是比较和蔼可亲的,他看见中文的疫苗本也没有惊慌,解释说澳洲也有自己的疫苗体系,如果要在这里打疫苗,就必须要用中国的疫苗情况和澳洲的比对,在澳洲体系中进行确认,然后才可以打疫苗。
他交待前台向政府的疫苗机构获取了澳洲疫苗资料,然后拿着我的中文疫苗本一项一项的对照填写。
我很诧异他居然能看的懂,也许疫苗的缩写是全球通用的吧。尽管如此,这个工作还是非常繁重,因为疫苗本写的密密麻麻,乱七八糟,有些字我都看不懂…
结果老爷爷很耐心的用疫苗缩写和字典把疫苗对应名称全部列了出来,真的让我有点感动。
但是,难题出现了,按照澳洲疫苗的要求,老爷爷需要把每个疫苗注射的时间明确到孩子出生后第几周,而我们中国的疫苗本通常写的是几月几号,所以中间需要用哞哞的生日来进行换算。
然后老爷爷在草稿纸上写了一大堆算式,我以为他可能是在写其他东西,结果才发现他是在列算式,计算周数,晕啊…
哗啦啦算了大概5、6分钟,他算出了第一个和第二个疫苗的周数,后面的就开始抓头了,他对我说,“这个真的特别难算,你能帮我回去慢慢的算好,然后再来吗?”
我觉得他特别诚恳,完全没有忽悠我的意思,他真的是再也算不出来了…
“原来我们都是数学差星人啊,理解理解。”
算好时间后,顺利打到了疫苗,安全渡过观察期。打疫苗的护士对孩子太亲切了,为我对澳洲医疗的印象扳回两分。一天上午,小哞学校老师打来电话说他头发上疑似有虫卵,要尽快处理。
隔着电话我都要吓吐了,早听说这里的孩子很容易长头虱,一开始是卵、然后变成小虫、最后变成成虫,一堆堆的住在头发里,白花花的一片,爬的快活极了,真是恶心死了。
所以,下课就去带小哞去看了老爷爷医生。老爷爷见到孩子,又是说笑话又是哄的,态度特别好,翻着小哞头发看呀看,还开玩笑说给他洗洗头。
检查后确认是长头皮屑了,不是虫~给开了处方洗发水,然后拿着处方随便找一个药店买药。这里医药分离,也就是医生只开处方,病人带着处方去任何一个药店买药,同样的处方通常对应多个厂商的药,价格也不同,但是药品含量和效果是一样的,自己根据需求选择。另外,普通本地人一家人是1500元一年封顶药费,多出来的都按6元结算;收入低的人372元封顶,多出来的免费。这个制度使得病患能以最低价格买到药物,对慢性病患者特别有用,保证没有任何家庭会因为健康问题走到绝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医生和药商的交易,使得医生必须靠医术、药商靠药效。
近几年来,在澳洲本土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绝非易事,时间精力财力都必须齐备,一个学医的人很可能是全澳前3%的学习尖子,家里是耗的起时间、付起学费的中产阶级或以上,所以,这个制度也以居高不下工资来回馈医生的付出。
但是根据我老师的分享,在多年前,澳洲医生短缺时曾经开放过一阵子混乱的医生评价制度,使得很多来自其他国家乱七八糟专业的人都能快速成为医生,这也是现在医生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无论如何,找到找老爷爷医生挺合适我们的,心想以后就找他看病,谁知这家诊所很快就搬走了,于是又得继续找医生…
(未完待续)关注微信公众号,分享心路见闻:

加入个人朋友圈,接受越洋快递: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