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
2021年5月13日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1912年5月4日前使用的旧名,距今123年。
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创办后的第14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冠以“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京师大学堂,作为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京师大学堂章程》提出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即“中体西用”。起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系统阐述。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8月3日被下令停办。1902年12月17日,学堂恢复。
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862年,清政府在总理衙门设立了京师同文馆。同文馆的设立是我国创办新式学校的开端,此后,清政府又设立算学馆,学习天文算学。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高等学校。

1. 开办科目

速成科 & 预备科

1. 速成科:仕学馆和师范馆。师范馆即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
2. 预备科:政科和艺科。

2. 创办历史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棻(fēn)在给清政府的《请推广学校折》中,第一次正式提议设立京师大学。
1898年初,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再次提出:自京师立大学,各省立高等中学,各府县立中小学及专门学。
1898年6月11日,在康有为、梁启超的推动下,光绪帝载湉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而建立京师大学堂是其重要举措。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
由梁启超起草《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此章程是北京大学的第一个章程,被认为是我国首个高校章程。

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由孙家鼐(nài)主持在北京创立,许景澄任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西学总教习。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镇压了维新派的变法运动,即“戊戌政变”。慈禧把变法的所有新政统统废除,但她却保留了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在慈禧太后大开绿灯之后,不但被保留了下来,而且还得以继续筹建。1898年11月22日,将地安门内马神庙空闲府第改建而成京师大学堂,随即进行了首次正式招生。
1898年12月31日,首次正式开学。这标志着我国从此有了第一所近代化的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
1902年10月14日,京师大学堂正式举行了招生考试。京师大学堂向全国各省督抚发出了通知,各地方官接到通知后,先在本地选拔,择优录取,然后再送到京师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京师大学堂这次招生的首先是速成科。考生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这种评分办法是中国高等学校以60分为及格标准计算学生考试成绩的开始,这次考试也是京师大学堂第一次举行的较正规的招生考试。本次共录取200名学生。
1903年,增设进士馆、 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毕业生分别授予贡生、举人、进士头衔。
1903年底,京师大学堂选送39名学业优秀者赴日本、欧美留学。其中,师范馆(北师大)学生占31名。这是京师大学堂首次派出留学生。
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
1904年,京师大学堂进士馆开学,招收了最后两批科举进士,即1903年的癸卯科进士80余名和1904年的甲辰科进士30余名入学。

3. 废除科举

1905年9月2日
中国科举制废除日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当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1906年始,停止一切乡试和会试。

中国科举制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废除于清末,历经隋、唐、宋、元、明、清。
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科举制存在1300年整。
1300年的科举制为历代王朝选拔了数以百万的举人和十多万进士。
史上第一个状元: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取进士四人,第一名是孙伏伽,贝州武城(河北南宫)人。

史上有姓有名的状元共599人:唐141人,五代十国16人,宋118人,辽54人,金31人,元32人,明89人,清114人,张献忠大西国1人,太平天国3人。

4. 唯一女状元

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三年【即咸丰三年】 (1853)的傅善祥,清末金陵(南京)人。
1853年春末,洪秀全颁布诏书,开甲取士,打破常规,增加女科,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男科主考官是东王杨秀清,女科主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
参加科考的男女士子有600多人,男科女科试题一样,均为《太平天国天父天兄天王为真皇帝制策》。傅善祥文思泉涌,才华横溢,顷刻间挥笔而就。
经过层层选拔,傅善祥的文章最后被送到了东王杨秀清的案头。东王看后,立即为这篇文章折服,文中的观点让他欣喜不已:“三皇不足为皇,五帝不足为帝,惟我皇帝,乃真皇帝。” 杨秀清毫不犹豫地用朱笔将傅善祥点为女科状元。
傅善祥的才能引起一墙之隔天王府的兴趣,天王洪秀全几次向杨秀清借傅善祥处理政务。1854年3月,洪秀全下达诏书,破格任命傅善祥为恩赏丞相,位列州司座次,隶属天王府六部,主要职责仍旧是辅佐东王处理政务。

5. 取代科举

1905年,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停办后,一批未毕业的学生直接进入京师大学堂学习。自科举制和国子监相继取消后,京师大学堂成为中国唯一的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管理机构,成为科举取士的替代品。
1905年4月30日,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校方特别强调开运动会的目的: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要运动员一再高呼“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等口号。
1908年5月,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更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1949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

6. 分科大学

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
共7科:经科、文科、法政科、格致科、商科、农科、工科,设13学门。
 
1.  经    科:诗经、周礼、春秋、左传
2.  文    科:中国文学、中国史学
3.  法政科:法律、政治
4.  格致科:地质、化学
5.  商    科:银行保险
6.  农    科:农学
7.  工     科:土木、矿冶

1914年,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成立,是我国高等学府中最早的哲学系。1919年,更名为北京大学哲学系。
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等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使北大成为现代中国哲学的摇篮。

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第二次毕业摄景
民国七年六月(1918.06)

普通学科 & 专门学科
1. 普通学科:全体学生必修课,包括经学、理学、掌故、诸子、初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文学、体操10科。

2. 专门学科:由学生任选其中一或两门,包括高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农矿、工程、商学、兵学、卫生学等科。

另设英、法、俄、德、日5种外语,凡年纪30岁以下者必须修一门外语;30岁以上者可免修。
 
1949年底,北大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7. 院系调整

1952年,中国政府仿效苏联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
 
1.  清华、燕京大学的文理科的部分师资并入北大;

2. 北大、清华、华北大学的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

3. 北大工学院并入清华;

4. 北大医学院独立为北京医学院;

5. 北大地质学系与清华等校有关系科﹐组建了北京地质学院;

6. 北大法律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

院系调整后的北大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学者云集北大,奠定了北大文理两科的扎实基础。

1954年:北大重建法律系
1956年:北大重建图书馆学系
1960年:北大重建政治系

8. 历任校长

 清   朝
京师大学堂时期

1.  孙家鼐(1898.07~1899.07)

2.  许景澄(1899.07~1900.07)

停办两年

3.  张百熙(1902.01~1904.02)

4.  张亨嘉(1904.02~1906.02)

5.  李家驹(1906.02~1907.07)

6.  朱益藩(1907.07~1907.12)

7.  刘廷琛(1907.12~1910.09)

8.  柯劭愍(1910.09~1911.11)

9.  劳乃宣(1911.11~1912.02)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
国立北京大学时期

10. 严   复(1912.02~1912.10)

11. 章士钊(1912.10~1912.12)

12. 何燏时(1912.12~1913.11)

13. 胡仁源(1913.11~1916.12)

14. 蔡元培(1916.12~1927.08)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国立北京大学时期

15. 刘    哲(1927.08~1928.06)

16. 李石曾(1928.06~1929.01)

17. 陈大齐(1929.01~1929.08)

18. 蔡元培(1929.09~1930.12)

19. 蒋梦麟(1930.12~1937.07)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北大、清华和南开迁往长沙,共同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开学一个月后,日军沿长江步步紧逼,1938年2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搬到云南昆明,4月,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05月04日开学
1946年05月04日结业
1946年07月31日结束

日  本
控制北平时期 

20. 汤尔和(1939.01~1940.03)

21. 钱稻孙(1940.03~1945.10)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恢复管治时期

22. 傅斯年(1945.10~1946.08)

23. 胡   适(1946.09~1948.12)

24. 汤用彤(1949.05~1951.09)

25. 马寅初(1951.06~1960.03)

26. 陆    平(1960.03~1966.06)





11

1977年10月21日
登报恢复高考

1977年12月11日~12日
举行考试
史上唯一冬季考
七七届1978年春天入学
七八届1978年秋天入学

27. 周培源(1978.07~1981.03)

28. 张龙翔(1981.05~1984.03)

29. 丁石孙(1984.03~1989.08)

30. 吴树青(1989.08~1996.08)

31. 陈佳洱(1996.08~1999.11)

32. 许智宏(1999.11~2008.11)

33. 周其凤(2008.11~2013.03)

34. 王恩哥(2013.03~2015.02)

35. 林建华(2015.02~2018.10)

36. 郝    平(2018.10~2021.05)

9. 首任校长

孙家鼐(1827~1909),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人。清咸丰九年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内阁学士,历任工部侍郎,署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
 

1859年,孙家鼐参加咸丰九年的殿试时,咸丰帝命他以大清王朝的兴盛写一副对联。孙家鼐即兴书联:
 

亿万年济济绳绳
顺天心
康民意
雍和其体
乾见其行
嘉气遍九州
道统继羲皇尧舜
 
 
二百载绵绵奕奕
治绩昭
熙功茂
正直在朝
隆平在野
庆云飞五色
光华照日月星辰

这副对联既歌颂了清朝的丰功伟业,又巧妙地把6代皇帝的年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嵌入上下联,咸丰帝看后,惊呼绝妙,举起朱笔点他为状元。

1898年7月3日,孙家鼐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首任管理学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卒后谥曰“文正”。
 
他屡向光绪帝推荐维新派郑观应的《盛事危言》、汤光潜的《危言》和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等书。

他赞成维新派关于开民智、通下情的政治主张,认为报纸是通下情的重要途径。
 
他与马吉森合股在河南安阳创办广益纱厂。令其侄孙孙多森在上海创办阜丰面粉厂、中孚银行,并投资兴办启新水泥公司、北京自来水厂、井陉矿务局、滦州官矿公司等。

他在创办京师大学堂的过程中,特别重视科学,并率先提出了京师大学堂分科的主张。
 
他还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著名公式,并定为立学宗旨。
 
1898年9月9日的奏折里,孙家鼐要求在京师大学堂开设中西医学专业,立即得到皇帝的赞同。于9月14日上呈一份章程, 规定学生兼学中西医学,大学堂开设一家医院,供学生日常实习之用。

戊戌政变的后果:慈禧让光绪帝免了翁同龢的职;慈禧囚禁了光绪皇帝;新政尽被废弃;处死【戊戌六君子】;一些大臣被革职。然而,孙家鼐因其对变法的态度温和保守,保住了位子。

10. 现任校长

郝平,男,1959年9月出生,山东青岛人,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1. 1978年09月~1982年0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

2. 1982年08月~1986年08月,北京大学保卫部、政策研究室、校长办公室工作;

3. 1986年09月~1991年05月,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4. 1992年08月~1995年12月,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系硕士;

5. 1995年12月~1996年04月,北京大学外事处常务副处长;

6. 1996年06月~2001年06月,北京大学外事处处长、国际合作部部长、校长助理;

7. 2001年06月~2005年06月,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8. 2005年06月~2009年04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9. 2013年10月2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2届执行局会议上,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被一致推选为该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的唯一候选人。这是该组织历史上中国执行局委员首次获得大会主席候选人资格;

10. 2009年~2016年,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7届大会主席(2013年11月~2015年11月 );

11. 2016年12月~2018年10月,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12. 2018年10月~2021年5月,北京大学校长。
 
 
 

京师大学堂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